大同南郊區曾因產業的單一而被笑談為“傻大黑粗”,“一煤獨大”的印象至今還停留在人們的腦海里。省、市部署“項目提質增效年”活動后,南郊區區委、區政府從“星羅棋布”到“兼并整合”,從“產業單一”到“多元發展”,積極做好煤與非煤產業兩篇文章。近兩年新上、續建各類項目136個,其中一產項目17個,二產項目18個,三產項目101個,億元以上的項目105個。重點工程項目規劃總投資1197.23億元,完成投資630.1億元。
煤炭是南郊區的支柱產業,也是南郊區轉型發展、綠色發展的基石。近年來,該區煤炭資源整合、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有序進行,煤炭產業告別了小煤窯時代,全面實現標準化生產,煤炭產業的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和信息化得到全面提升。目前,全區17座整合煤礦中,有5座煤礦正式生產(國投塔山、新旺、張家灣、同煤精通興旺、同煤宏達),3座實現試生產(小窯頭、和尚嘴、炭窯峪),5座正在建設中(高山、四陽溝、口泉、海司、拖皮),4座停建緩建(七峰山、三腳溝、泉嶺、瑞豐)。此外,該區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為年產1500萬噸同煤塔山煤礦、年產1000萬噸同忻煤礦以及年產300萬噸國投塔山煤礦等現代化大型骨干礦井提供服務,使其進一步擴能增效。
南郊區從過去單純的原煤輸出到煤化工產品輸出,向著煤炭產業的高端領域進軍,依托煤而不依賴煤、超越煤而不固守煤、跳出煤而不專注煤,成為新的發展特征。兩年間,一批煤電化、煤電材一體化項目基地拔地而起,產業間的縱向延伸和橫向聯合不斷加強,拓寬了產業鏈,提升了產業的豐厚度。同時,該區積極加快推進煤電一體化和煤化工項目建設,實現了煤炭清潔高效,就地加工轉化,提升了煤炭附加值。目前,總投資30億元的2×33萬千瓦同煤大唐熱電聯產項目已并網發電,總投資36億元的60萬噸甲醇、總投資11.8億元的10萬噸煤基活性炭等項目已建成,總投資101億元的60萬噸烯烴項目正在建設中,總投資50億元的2×66萬千瓦坑口電廠二期擴建工程即日可取得環評正式批復文件,總投資51億元的國投塔山電廠2×66萬千瓦電廠二期項目正在做前期工作。
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異軍突起,推動產業多元化、輕型化發展,逐步形成南郊區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該區積極培育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重點扶持晉能工業硅、同華礦機等一批非煤骨干企業,通過技改創新,實現了提質增效。新上總投資15.4億元的山西和正環保建材、總投資7260萬美元的液化空氣項目、總投資2.68億元的高嶺土綜合利用項目等一批非煤項目。同時,該區立足區位優勢,以發展大商貿、搞活大流通、開拓大市場、培育大集團為重點,加快商貿物流中心區建設。目前,總投資18億元的云中商貿物流園區、總投資11億元的東信廣場、總投資9.9億元的平城文化產業基地、總投資7億元的百盛購物中心、總投資7億元的凱德世家購物中心、總投資4億元的溫州商貿城、總投資3億元的上河時代廣場等一批重點項目已建成運營。
為完成好全區“項目提質增效年”工作任務,南郊區三級干部走出辦公室,把工作做在前頭,提前謀劃和儲備項目,抓住大項目做好全程服務,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財政15條”、“金融12條”和市委、市政府“民營經濟30條”精神,區財政列支500萬元政府風險補償金,推動“助保貸”工作正常運行。在此基礎上,該區四套班子領導深入項目現場,為項目發展排憂解難,提供優質服務。2014年,全區新發展民營企業340家、個體工商戶5969戶、農民專業合作社63個,新增從業人員14587人。(申力馬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