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0日下午,一場蘊意深刻的書畫展:“藝道同人——周政文與十五友生作品展”在杭州寶塘美術館盛大舉行,現場人潮濟濟,多位朋友和師生們齊聚,共賀展覽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十六位(一名老師、十五位學生)來自貴州銅仁地區藝術家的150余件書畫作品,較為全面地展示了他們近期的創作面貌,以合體之力展示銅仁地區最新的藝術面貌。
本次聯展既是一場關于相知相遇的記錄,又是相協而行的記憶,更是階段性成果的匯報。不僅體現了師生之間多年來對藝術執著的追求,也見證了十五位學生在老師的扶持下從貴州銅仁奔赴杭州中國美術學院的漫漫長路。
“藝道同人——周政文與十五友生作品展”開幕式現場,參展人員向現場人員鞠躬感恩
“藝道同人——周政文與十五友生作品展”開幕式現場
周政文是這批學生共同的老師,其本人也曾三次在美院進修,他以一己之力資助和扶持了這十五位年輕人踏入中國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在改變他們命運的同時也為地方文化建設貢獻了獨特力量。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任道斌,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韓天雍,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葛加銀等嘉賓親臨開幕式現場。
周政文、吳常青、劉文林、冉明、向紅梅、楊敏、張桐、陳俊宏、楊金、彭新灝、宋景淼、田世剛、周才林、徐海成、姚志、龔領16人的150余件書畫作品集體亮相,他們全部來自貴州銅仁地區,其中13人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2人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而周政文則是15人共同的老師,正是在他的循循善誘下,來自貴州大山里的15名孩子通過努力,一步步進入了中國美術教育的著名殿堂。
“藝道同人——周政文與十五友生作品展”嘉賓和參展藝術家合影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任道斌在現場表示:“看到展品琳瑯滿目,感覺很高興。周先生曾經在美院進修過,很努力。周先生愛學生,學生感激老師,這些學生從貴州大山里來到江南水鄉,用自己的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杭州的書畫傳統比較深厚,他們選擇來這里學習我也感到很驕傲。另外,十五位同學有十四位是少數民族,他們將會給中國少數民族美術史增加新篇章。”
由于十五位同學有大部分來自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因此著名書法家韓天雍在致辭時特別表示了祝賀:“周先生先后三次來中國美術學院學習書法、繪畫、美術史,他二十五年如一日勤勤懇懇地培養學生,這十分難得。他們非常艱難但是非常努力學習,我對這個班的印象還是很深的。”
開幕式上還出現了感人的一幕,周老師在致辭時多次提到感恩,致辭之后他帶領十五位同學不僅向嘉賓鞠躬,而且向到場的所有朋友都鞠躬。他再一次以身作則,教授他的學生們做人之道。
周政文 《仿王叔明》
吳常青 《蘇東坡論書》之一
劉文林 傅玄《明月》詩
周政文最初在貴州銅仁學院教授物理,因為愛好書法,便開設了書法課,因此發現了這些藝術新苗。但是這些學生們“一是家庭經濟比較困難,二是文化基礎不是特別好,特別是外語,因此更加艱難,他們要考中國美術學院,就意味著要負擔所有的費用,包括準備高考到大學期間的費用和生活費,這個過程是最艱難的,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和渠道去解決。” 十五位同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比如吳常青,在2002年考上中國美術學院的時候,他的母親身上只有100元錢,他打電話給周老師,問要不要去讀,周老師說你先去讀,后來通過學校內的老師和周老師朋友的資助,國美也給了最高的獎學金6000元,第一年的學費基本上湊齊,但是第二年又交不起學費了,當時還差3000塊左右,學校開出一紙勸學書,建議他轉學回老家。周老師又去找縣政府、朋友、朋友的朋友等,為他湊齊了學費。
“藝道同人——周政文與十五友生作品展”展廳內景
在周老師的描述中,貴州銅仁是一個文化沙漠,藝術知識的缺乏使得這些執著于藝鏡的同學們面臨重重困難,既有最真實的生活難題,又有眼界和基礎知識的缺乏,更有不為人知的埋藏于內心的孤獨與自卑。吳常青提到當年剛入校門時,他去書店買字帖,當時他連趙孟頫、米芾等人的名字都不熟悉,看著滿屋子的出版物,根本不知道買什么。最后買了一本回去,同學們告訴他這是小學生練習用的臨帖本,他很懊惱,忿忿又去買。就是在這樣的迷茫、抑郁和懷疑之中,磕磕盼盼堅持了下來。
還有向紅梅,她是家里第二個女孩,父母家重男輕女的觀念十分強烈,她曾經三次被父母送人,后由于各種原因又被抱了回來,但是只要家里發生不好的事情,父母都會怪罪到她的頭上,認為她是不祥之人。后來她要報考中國美術學院,家里的費用不多,她父親就說只給你一次機會,考不上就回家。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向紅梅抓住了這個唯一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成全了自己。
張桐 《黔東紀游之一 》
向紅梅 《秋菊系列之一》
雖然生活艱難,但最可貴的是,他們并沒有被生活的艱辛壓倒,始終積極樂觀地迎接一次次的挑戰,做好準備,當機會一旦來臨,便緊抓不放,由此成長為現在的自己。他們不僅刻苦,還十分團結,彼此之間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以合力和抱團構造了一個獨具向心力的貴州銅仁圈,這種集體的力量不僅在生活上給予成員很大幫助,而且在藝術創作和追求上也賦予重要的生命力。他們走出大山,以手中的畫筆改變了各自的命運。自1995年以來,在貴州、浙江等省市的諸多書畫展覽中,他們成績斐然,其中更是不乏省、市年輕一代書法、國畫創作的有生力量。如吳常青現在已經是杭州國畫院創作培訓中心副主任,其小楷古雅精致,點畫靈動,有晉人余味,劉文林是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研究生,現任教于浙江旅游職業學院,而冉明則已成為中國美術學院的特聘教師。
周政文以慈父般的愛心和伯樂般的慧眼發掘和扶植了這十五位同學,藝術需要傳承,更需要期待。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