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2汶川大地震兩周年前夕,人們在北川地震遺址廢墟上獻花祭奠遇難親友。
PS1:此文寫于2010年5月9日晚由成都返回北京途中。
“5.12”,半個足球場大小的綠色草坪上用黃花嵌著三個數字,人們都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在紀念碑刻后面的草坪下,埋著七千多名地震遇難者的遺體。草坪的后面即是被山石徹底埋壓的北川中學,一千多名師生長眠于此。
三五位相互攙扶的人俯身下來,小心地點上蠟燭,在臉盆里燃燒紙錢。雨絲迷蒙,時時從傘沿上流下來,卻沒有澆滅一簇簇旺燭和香火。那些守望在此的魂靈們,已化身滿坡翠綠的綠草,此時也在凝望這香燭嗎?
我第二次來到北川,第一次來到震后的北川。滿街的水漬和遠處奔涌的湔河波浪,不再代表幸存者、追思者悲傷的淚水,而把兩年前的血跡沖刷干凈。只有那些斷垣殘壁,是無法愈合的創口,是見證災難的墓碑。
今天離汶川大地震忌日兩周年還有三天,三三兩兩的人們提前趕來祭奠親人。人們已經少有痛徹入骨的表情,多了些淡然,甚至與同行者還有一言半句說笑。生活總要進行,在同胞們的傾情援助下,生活泛出亮色,可以稀釋痛苦。亡者有知,也會欣慰。
今天是母親節,有的母親帶著年幼的孩子同來,我凝視孩子嶄新的面龐,如同欣賞一株新開的花朵,竟然忘了按下快門。錯過了在地震遺址現場拍下母親與孩子祭奠親人的照片,不算什么,孩子沒有錯過她的母親,沒有錯過和母親一起履行追思的莊重儀式,沒有錯過學習感恩的生命課程。
我捧著一束新采的黃花,它們重得我幾乎握不住,我向紀念碑后的草坪深深地鞠了三次躬,我似乎聽到草葉們溫柔的耳語。同胞們啊,我曾為你們的遭遇淚水滂沱,心痛如割,我淚仍在,供奉在心里的神龕,我痛依然,承載天地間一分悲憫。
工人們在整修地震遺址博物館,更多的工人們在重建美麗壯觀的災區新居。我的故鄉山東舉全省之力,以超過百億元之資把北川新縣城、新道路、新景觀、新生活從圖紙上,移到現實中。“感恩國家,感謝山東”,這樣的大紅標語道出了人們的心聲。
同行的小王是老鄉,山東聊城人,地震發生時剛剛從內蒙古一所學校畢業,即南下災區當上抗震救災志愿者,后來考取北川縣公務員,成為縣委宣傳部一名網絡新聞工作者。八零后的小王有著與年齡不相稱的沉穩與成熟,以主人的身份介紹廢墟背后的情況。他引領我們來到山東援建北川指揮部,負責人仲處長帶我們參觀他們住了快兩年的臨時板房,了解為救災援建嘔心瀝血以身殉職的崔學選的事跡。
頭天晚上,數十家知名網絡媒體的年輕編輯們啟動了汶川大地震兩周年“重返災區看民生”采訪報道活動。他們將打開一扇一扇門,探訪門后的故事,握住一雙一雙手,感受災區重建的力量,觸碰一顆一顆心,捕捉抗震救災精神的真實脈動。記錄就是參與,傳播就是力量,引導就是貢獻,愿這些青年才俊不辱使命。
逝者安息,生者安逸。草木和諧,天地慈悲。
PS2:以下百余幅圖片,均攝于5月9日由成都赴北川途中,雨霧彌漫,手藝也差,多在車上,多有顛簸,多不清晰,僅作憑證吧。(策馬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