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上午,由國家節能中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聯合主辦、銅川市發改委承辦的企業節能低碳領導力能力建設研討培訓項目在陜西省銅川市舉行。來自國家和地方低碳、節能領域政策專家、技術專家和特邀國家專家等,與陜西及周邊地區政府相關部門領導及企業代表100多人參加了開幕式。參會專家將和來自陜西以及周邊地區的企業高管,共同探討如何提高自身企業節能低碳領導力,為陜西省以及具體到銅川市的節能低碳發展現狀和未來措施獻計獻策。
主辦方國家節能中心李仰哲主任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李琳博士等領導在開幕式上做了講話;并隨后和與會專家們就相關主題進行了充分的研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主辦方在一樓電梯旁邊,豎立著一塊海報,上面寫著“請您爬樓梯,節能又健體”:為了體現“節能低碳”的主題,也為了參與者在會外親身體驗“節能低碳”,主辦方建議所有與會者少使用或不使用電梯。在開幕式前,在李仰哲主任的帶領下,全部與會領導、專家及企業高管們,一起爬樓梯到達位于三樓的會議室,身體力行倡導“節能低碳”。
據悉,參加節能低碳領導力研修班的成員,全部為當地及周邊地區龍頭企業、政府重點扶持的戰略性產業或新興產業企業、或在節能低碳領域有先鋒示范作用企業的負責人。這是一次小范圍、高規格的研討培訓活動。
據主辦方介紹:該培訓采用系統、實用與生動活潑的課程設計,邀請國內外權威專家,就中國節能減排及企業在低碳中的發展機遇及低碳戰略制定、企業低碳發展國際案例解析、企業能源管理體系構架建設及案例分析、合同能源管理政策及項目實施、碳市場發展分析等專題進行講授,并開展切合國際環境、國家政策和市場需求的前瞻性培訓;并結合現場問答和互動練習等形式,幫助學員在掌握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制定本企業低碳發展戰略,并為實施低碳發展戰略提供指導,提供持續專家支持與輔導、提供能源與碳管理工具包,持續加強企業節能低碳領導力的能力建設。另外,在研討和培訓結束后,主辦方還將提供國際化的交流與經驗分享平臺,促進國內外企業間交流互訪。
近年來,節能減排、低碳發展成為了世界各國關注的重點議題,如何轉變傳統發展模式,實現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低碳發展模式正成為全球企業界普遍關注的熱點。2009年11月國務院提出我國2020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后,各地紛紛主動采取行動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不少地方提出發展低碳產業、建設低碳城市、倡導低碳生活,積極探索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既發展經濟民生又降低碳強度的辦法,推進綠色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組織開展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廣東、遼寧、湖北、陜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慶、深圳、廈門、杭州、南昌、貴陽和保定八市,作為第一批試點省份和城市。
與會者普遍認為:在國家發改委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的同時,國家節能中心聯合世界自然基金會通過組織企業節能低碳領導力能力建設研討培訓活動,將會促進低碳發展理念在中國省市的深入推廣,共同探討省市低碳發展的科學規劃;加強企業與政府實現低碳發展的能力建設,形成政府低碳規劃與企業低碳行為的良好互動;為周邊地區和其他類似地區提供低碳發展模式和經驗借鑒;促使“綠色經濟”和“低碳發展”理念在工商企業層面的具體實施,幫助企業管理者提升低碳管理水平,協助企業制定自身的低碳發展戰略;建立企業交流平臺以促進企業的低碳發展等等,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按照主辦方對項目程序的設計,每次培訓活動前都將安排了一個專家研討會環節;研討會首先邀請當地有關部門介紹該地區低碳發展的有關情況,隨后由到會專家就當地的低碳發展戰略等方面提出較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在4月13日舉行的第一場節能低碳發展專家研討會上,首先由陜西銅川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了陜西省銅川市低碳發展的區位優勢和特點以及低碳發展規劃的編制與實施。與會國內外專家隨后就有關情況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積極為陜西省低碳發展建言獻策。
陜西省作為國家發改委首批低碳省市試點之一,全省上下著力推動節能低碳發展。對于陜西省近年來在節能低碳發展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與會專家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同時,一些專家表示:陜西省有著非常豐富的資源儲量,已查明的礦產資源儲量潛在價值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居全國之首。但是,長期的粗放型式開采和經營,導致環境污染嚴重,尤其是高耗能企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更為嚴重。當今,在全世界努力應對環境污染、倡導節能低碳發展的形勢下,這對陜西省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大好機遇。陜西省各級政府,以及各個企業,應該抓住這個機遇,學習和借鑒發達地區的經驗,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通過進行環境整治,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推行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著力打造節能低碳新陜西。
陜西作為此項目“十二五”開局之年的首站,將進行三天的研討及培訓,對陜西省以及周邊地區的節能低碳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據悉,作為系列活動,該活動已經于去年12月在云南舉行一次;今年該活動還將陸續在上海和河北等地巡回舉行。
來源:中國日報(記者 胡永啟)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