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在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會場上,獲獎者們展示榮譽證書。記者 饒強攝
28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開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貫徹落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精神,表彰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創新成果和科技工作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王志學出席。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郭金龍講話。
北京市副市長茍仲文宣讀了《關于200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該決定授予由清華大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城市客車多能源一體化混合動力系統及其系列化車型應用”等29項科技成果為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授予由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大型養雞場循環經濟關鍵技術集成與產業化示范”等60項科技成果為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授予由北京中電達通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靜態數據庫詳單數據高效存儲聯機檢索系統”等194項科技成果為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與會領導向獲獎代表頒發了榮譽證書。獲獎代表安貞醫院馬長生主任醫師在會上發言。
郭金龍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獲獎同志表示熱烈的祝賀,向首都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首都科技工作的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郭金龍回顧“十一五”以來工作時說,五年來,北京地區涌現出了一大批重要創新成果,這些成績的取得,既充分彰顯了首都的創新優勢,也顯著增強了科技對首都發展的支撐能力,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明確提出要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的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優勢,深入實施“科技北京”戰略,著力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產業化,是“十二五”時期推動首都科學發展的首要任務。
郭金龍要求,要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以解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難點問題為導向,以服務國家創新戰略為目標,加快科技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最大限度地釋放現有科技資源的活力。加快推進科技評審制度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特別是要把知識產權創造作為重要評價指標,強化需求和應用導向,不斷提升政府支持科技項目的研發和創新水平,提高財政科技資金使用效益。
郭金龍強調,要加快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按照首都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圍繞關鍵共性技術、核心技術問題,集中力量開展產學研聯合攻關,爭取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要進一步完善重大科技成果發現和篩選機制,加強項目落地的協調服務,健全科技金融、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大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切實把首都創新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
郭金龍指出,要努力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環境。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和政策,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推動核心創新要素的聚集。全面實施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加快建設人才特區,繼續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和人才工作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激發科技人員創新活力。要大力弘揚學術民主、倡導百家爭鳴,努力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
郭金龍強調,要全力推動中關村示范區建設。認真貫徹中央領導同志對中關村發展以及北京市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落實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和6個方面系列政策為重點,加快完善首都創新資源平臺,著力深化各項先行先試改革,切實把示范區政策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和創新優勢,推動示范區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方面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發揮好輻射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努力為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創新活動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創造更加優越的環境。郭金龍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大膽探索、敢為人先、勇攀高峰,在科技創新道路上不斷取得新的成績,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更大貢獻。
會前,領導同志與200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獲獎代表合影留念。
北京市領導吉林、李士祥、趙鳳桐、吳世雄、熊大新出席。
來源:北京日報(記者 徐飛鵬)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