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1日起,《北京市〈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規定〉實施細則》正式執行。北京所有商品房必須實行“一房一價”,并在售樓處公示多項樓盤信息,但昨天記者暗訪時發現,各售樓處、二手房中介對政策執行得并不到位,除了部分門店根本沒有公示“一房一價”信息以外,部分信息沒有公示、與購房人“躲貓貓”的現象普遍存在。
售樓處:公示內容大不同
記者昨天走訪了通州、大興的3個在售樓盤,3個售樓處都執行了“一房一價”的公示,但執行標準卻大不相同。“五一”前開盤的通州某樓盤,在售樓處的顯著位置掛著大幅的價格公示表,在售的4號、5號樓每套房屋的房號、建筑面積、套內面積、公攤面積、建筑面積單價、套內面積單價和總價以及是否已經售出,都標得一清二楚,旁邊還有地下車位價格公示,每個車位都標明了總價。在公示表下還有4號樓和5號樓的價格手冊。多達二三十頁的價格手冊里,分別有銷售許可證等五種證件的復印件、每套房屋的價格表、樓盤的裝修狀況以及水、電、氣、熱等基礎設施配套情況,還有物業的收費和服務情況等。購房者即使不聽銷售人員的講解,也能了解到樓盤的大致情況。
而中鐵建集團開發的青秀城項目價格公示的情況不令人滿意。記者只在樓盤銷控表的右上角,找到兩張用A4紙打出來的價格表,其中只寫了房號、單價和總價三項內容,購房者看起來非常不便,也沒有介紹項目詳細情況的價格書。同樣,大興鴻坤理想城項目的執行情況也不盡如人意。雖然有價格公示,但也只簡單標出了單價和總價,車位及其他詳細信息不見蹤影。這些樓盤雖然做了簡單公示,但顯然沒有達到“一房一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