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早知4年畢業沒有可能?
學生表示,學校給的材料均寫明,他們是按照四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模式培養。
但據“通知”第一條規定,網絡高等學歷教育是主要面向成人從業人員的非全日制教育,實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試點高校要根據學科專業特點要求,確定修業年限范圍(從注冊到畢業的最短學習年限為:高起本五年、高起專和專升本兩年半或三年)。
“由此看來,學校早知道我們不可能四年就本科畢業。”學生們質疑。
對此,中財宣傳部負責人解釋說,定向培養項目的學生90%是各地的高考落榜生,學習能力不強,因此需要學期比預期的長一些。目前,該情況是校方主要研究的問題。
招生收取贊助費是否違規?
據介紹,根據政策規定,2008年該定培項目共招收300人。但學生說,該項目最初實際招生人數超過千人。學生入學時少的交2萬多元贊助費,多的交了40多萬。
對此,負責該校定向培養招生的老師表示,該項目只招了兩屆就停了,具體何原因不清楚。
中財宣傳部負責人承認,存在收贊助費情況,但他同時稱,部分學生之所以交了數十萬元,是因為找了一些中介。至于招生人數超計劃及贊助費是否違規等問題,尚在調查。
日前,記者還看到多份學生的錄取通知書,都是由A4紙打印而成,落款處,均標注著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并蓋有其公章。
對此,教委熱線96391工作人員表示,正規統招的學生錄取通知書,應由學校名義發放。學生如果收到由學校下級學院發放的錄取通知書,應向其校方招生辦核實,防止上當。
- 觀點
虛假招生現象暴露監管缺失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繼續教育分會秘書長嚴繼昌表示,目前,涉及網絡教育的虛假招生現象很多,究其原因,是因為缺少監管。“受教育部的委托,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繼續教育分會做過調查,目前已經發現了百余個以‘包過班’形式作為宣傳口號的虛假招生網站。”
嚴繼昌表示,網絡教育虛假招生中,一種情況是一部分人或機構,與有資質招生的高校搞上關系后,暗中進行一些違規操作。第二種情況更多,就是大量存在的黑招生中介。這些中介可能與某個高校沒有一點關系,卻打著對方的旗號,四處尋找生源,最終向各個高校的網絡教育機構推銷,中介則從中賺取生源費。
除此以外,嚴繼昌說,許多高校被冒名招生后卻投訴無門,“工商部門不管、公安部門也不管,只能眼看著對方繼續下去。”嚴繼昌認為,正是因為缺少監管,才導致這種現象屢禁不止。
來源:新京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