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音樂學院附中(7月12日攝)。 7月9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8名學生因期末考試不及格被學校勸退,家長反映“孩子們曾相約自殺”。針對這起“相約自殺”事件,“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為提高升學率,淘汰成績差的學生已經成了一些藝術類學校的潛規則。專家指出,植物掐尖是為其更好生長,學校“掐尖”帶來的更多是傷害。新華社記者李文 攝
面對差生:豈能“一退了之”
記者登錄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網站,查閱“中等職業學校中,哪些學生應予退學或令其退學?”,發現中國音樂學院附中的8名被退學學生情況,并不在此列。但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一名負責人透露,中國音樂學院附中上級單位是中國音樂學院,具有辦學自主權,學生學籍管理具有特殊性。
中國音樂學院主管附中工作的負責人解釋說,作為面向全國招生的藝術院校,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在校生中90%為外地生源。求學不易,家長希望孩子順利升學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嚴格要求學習成績也是學校的原則。
這位負責人表示:“附中的學生發生意外,自己感到十分震驚,并表示遺憾。經過了解,學院認為附中督促學生學習的出發點是對的,但應該改進工作方法,對尚未成年的學生,學校應該承擔起更多責任,針對藝術院校學生的性格特點,加強心理輔導與溝通。”
對于未來的出路,一些家長感到著急:“如果考不好的孩子們就被推給社會,中學教育的意義體現在哪里?”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教授顧明遠說,每個學校的學籍管理規定可以不同,但是對于尚未成年的學生,學生退學應該是件嚴肅的事情,對于差生不能“一退了之”。通常學校讓學生退學都應先和家長溝通,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要考慮學生退學后怎么辦,因為他們未來的路還很長。
“作為學校來說,要愛護每一個孩子,不僅僅是聽話的、學習好的孩子,對于成績差的孩子要同樣愛護,這才是教育公平的理念所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在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嚴格要求學生,堅持辦學方針無可厚非,即使勸退也要穩妥操作,不能讓被淘汰的學生無處可去,無學可上,失去希望。
北京理工大學文科學部主任委員楊東平說:“藝術類學校可以招特長生,但是如果盲目擴招的話,降格以求,功利化色彩濃厚,難免會有隱患。”
來源:新華網(記者 李亞紅、趙琬微、萬一)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