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網報道了被外資收購的民族品牌后,引發網友諸多關注,外資通過收購民族品牌已成為其占領中國市場常見行為。相反,國際上有那些洋品牌被中資收購或者替代呢?記者經過梳理發現:

吉利收購沃爾沃
經過:2011年1月25日,沃爾沃中國總部將在上海正式掛牌。2011年3月28日,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在沃爾沃所在地瑞典哥德堡,簽署了吉利收購沃爾沃百分之百股權的協議。至此,自去年8月2日,吉利與福特完成資產交割后,在經歷一系列全球及中國高管人事調整后,沃爾沃終于在中國“首演”
現狀:吉利打造中、高端商務車的品牌與規模初具端倪。

聯想收購IBM的PC
經過:2005年5月1日,聯想宣布完成收購IBM全球PC業務,根據收購交易條款,聯想已支付予IBM的交易代價為12.5億美元,其中包括約6.5億美元現金。交易完成后,IBM擁有聯想18.9%股權。IBM與聯想將結成獨特的營銷與服務聯盟,聯想的PC將通過IBM遍布世界的分銷網絡進行銷售。新聯想將成為IBM首選的個人電腦供應商,而IBM也將繼續為中小型企業客戶提供各種端到端的集成IT解決方案。IBM亦將成為新聯想的首選維修與質保服務以及融資服務供應商。
現狀:聯想至今尚未獲得當初期待的國際市場和PC市場排名,并提前棄用了Think品牌。

溫州誠隆收購皮爾卡丹鞋等四類品種在中國的商標權
經過:2010年7月,溫州誠隆股份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并成為收購皮爾卡丹的主體。9月溫州誠隆與皮爾卡丹簽署合同,以3700萬歐元的價格正式取得皮爾卡丹大中國區皮具、針織服裝、皮鞋等部分商標的使用權。
現狀:皮爾卡丹其他品類的授權目前還未有具體進展。

海爾收購三洋的部分電器業務及品牌使用權
經過:2011年7月29日,海爾集團與日本松下電器旗下三洋電機達成初步協議,斥資約1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37億元)收購三洋電機在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及越南的洗衣機、冰箱和其他家用電器業務。交易完成后,海爾集團將獲得三洋電機在上述5國的4個生產基地、2個研發中心,以及6個本土化營銷渠道。海爾收購的資產中還包括三洋電機的洗衣機品牌“AQUA”。同時,在上述東南亞4國市場,在雙方約定的時間段內,海爾可以給其冰箱、洗衣機、電視、空調等產品打上“SANYO”品牌標識。海爾想借助此次收購來拓展日本市場。
現狀:并未取得預期效果,因質量和售后飽受質疑。

李寧收購LOTTO品牌在中國地區20年品牌代理權
經過:2008年7月31日,李寧公司披露了其收購意大利著名運動品牌樂圖(LOTTO)在中國大陸20年品牌代理權的消息,這一消息其實并不讓人十分的吃驚,中國體育運動用品行業的品牌整合階段早已到來,各品牌尤其是領導品牌早已迫不及待的期望通過多品牌運營來完善其產品類別和擴大其市場地位。
現狀:獲得部分國際市場

TCL收購湯姆遜彩電業務及收購阿爾卡特手機
經過:2003年11月4日,TCL 宣布與全球消費電子業巨頭-法國湯姆遜集團有限公司(THOMSON)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 TCL-湯姆遜彩電公司”,將雙方的彩電和DVD業務盡數納入其中,合并后的年產值將達到30億歐元;TCL 集團對該公司絕對控股(持股達 67%)。
現狀:TTE歐洲業務持續嚴重虧損7億多元,被放棄。

TCL收購阿爾卡塔
此后不久,TCL收購阿爾卡特手機業務,法國阿爾卡特是當今世界上第一大電信基礎設施供應商,2004年4月24日簽訂初步協議,通過TCL通訊與阿爾卡特共同投資,在境外設立一家合資公司持有阿爾卡特公司的全球移動電話業務,這將成為中國企業首次與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整合移動終端業務。預計合資公司的凈資產將達到1億歐元。TCL通訊擁有55%股權,控股合資公司。阿爾卡特持有其余的45%股權。
現狀:手機業務并未成為主營業收入,成為摩托羅拉樣機提供商。

明基收購西門子手機業務
經過:2005年10月,西門子將其手機業務以倒貼的形式自掏腰包填補5億歐元債務,并向明基提供2.5億歐元的現金與服務,同時以5000萬歐元購入明基股份“下嫁”于明基。“以臺北為中心,明基的經營版圖已經橫跨歐、美、亞三大洲。”
現狀:僅僅事隔一年,這段曾經的佳緣就已經陷入勞燕分飛的境地。2006年9月28日,明基董事會斷然宣布,將不再繼續投資其德國手機子公司,并將向當地法院申請無力清償保護。

達芙妮收購了FullPearl
經過:2010年新年剛過,達芙妮即宣布與Full Pearl International Ltd(下稱Full Pearl)達成協議,以1.95億港幣的總價收購后者60%的股權。Full Pearl是一家BVI公司,間接控股愛意精品鞋業(上海)有限公司(下稱愛意鞋業)主要在中國內地一、二線城市,臺灣和香港經營中高檔女鞋的零售業務,共經營“愛意(AEE)”、“愛魅(Ameda)”、ALDO和Jessica Simpson4個品牌。
現狀:達芙妮旗下的高端品牌從原來的2個(Arezzo和Sofft/Born),增加到6個。

奧康收購萬利威德大中華區商標及專利等所有權
經過:奧康集團正式收購意大利鞋業第一品牌萬利威德的大中華區所有權,包括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品牌營銷等,實現其收購國際鞋業大牌的夢想,開啟中國鞋企國際合作的新模式。2008年1月8日,奧康與萬利威德公司在上海簽署全球戰略合作協議,代理萬利威德品牌。兩年里,奧康集團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現狀:通過收購,萬利威德進駐全國近200家高級商場,銷售業績不斷翻番。

百麗收購FILA在中國的品牌經營權 后被安踏收購
經過:2007年百麗收購了FILA在中國的品牌經營權,截至2008年年底,該業務虧損了3218萬港元,最終百麗只得選擇將其出售。緊接著,安踏收購了FILA,FILA雖是源于意大利的國際著名運動品牌,但它被收購后FILA在中國消費群體中的知名度卻不及百麗和吉爾達。
現狀:目前,FILA在中國的品牌影響力和高端形象都日趨邊緣化。
點評:記者發現,收購洋品牌只是有了一個新起點,僅僅靠炒作和“拿來主義”是沒有用的,真正實現洋品牌本土化,需要融合洋品牌的文化。收購洋品牌最難的問題并不是能否成功,而是并購之后,怎么把企業管理好、經營好。在此方面美國企業的海外并購成功率很高,他們擁有很多大型美國企業的并購經驗,他們知道重點在哪里、難點在哪里。
來源:人民網(記者 張彬)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