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市五大河道由于長期干旱,支流上有些地方陸續出現違法建筑侵占河道泄洪斷面的現象。北京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昨天(16日)在做客北京城市服務管理廣播《城市零距離》時透露,隨著重新修訂的《北京市河湖保護管理條例》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市水務局將全面清查擠占河道的違建,凡是嚴重影響泄洪安全的違建都將被拆除。
五大河道支流存在違建
北京市水務局副巡視員張世清表示,目前本市共有潮白河、北運河、永定河、薊運河和大清河等五條大河道,從治理情況看,河道的干流基本都已達標,并沒有違法違章建設。但是,在干流之外還有一級支流、二級支流,尤其是涉及城鄉結合部或山區一些天然形成的河道,由于長年干旱缺水,或多或少被一些違建侵占了泄洪斷面。
目前,本市已提出了相關治理意見,未來水務部門和防汛部門將針對“7·21”暴露出的薄弱環節,全面加強中小河道治理。張世清表示,河道違建要根據河道建設以及防洪規劃標準等技術規范來判定,如果建筑建在了河道的泄洪通道范圍內,就會影響泄洪能力。
記者了解到,本市每一條河道都劃定了藍線,即河道工程的保護范圍控制線,如果建筑建在藍線以內就屬于阻礙了泄洪通道。本市正在進行河道違建的摸底調查,隨后將制定方案,逐步治理。
“凡是嚴重影響泄洪安全的違法建設,一定會被拆除。這不僅涉及防洪安全,同時關乎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張世清說。
補償并非“花錢隨便占河道”
《北京市河湖保護管理條例》第22條提出:本市建立健全建設項目占用河湖工程設施和水域等補償制度。這是不是意味著“只要交錢就能隨便占河道”呢?
“這個問題不能這樣理解。”市水務局法制處副調研員寧滿江明確表示,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一些管道纜線等建設項目占用水域或河湖工程設施的情況時有發生,比如在修京港澳高速路時就必然要跨河道,這在客觀上是無法避免的。這些項目的審批,需要嚴格遵守一定原則,其中包括保護河湖功能,禁止非法占用河湖設施和水域,若因修路、修管線等項目確實需要占用河道,應制定工程實施方案,嚴格控制占用的范圍和方式,絕不能影響河湖工程設施的安全運行和縮小水域面積。
再有就是實行等效替代和占用補償。在修橋時,工程方要保證不能降低河道的防洪標準,不能破壞河道的工程設施,一旦確有需要,則要采取補救措施,比如占用河道后,需要實施將河道斷面挖深等改造工程;再比如工程若必須在河道中立橋墩,就要實行占用補償制度,交納相關費用。
飲用水源區禁止游泳
新條例中提出的要劃定水域開放游泳和釣魚最受公眾關注。“我們對這個問題很慎重。”寧滿江說,究竟能不能劃定游泳區?北京河湖量這么大,要劃定的話,名錄會很長,因此我們現在采取的措施是明確劃定哪些區域不允許游泳和釣魚。“沒有劃定是禁止區域的,市民可自由選擇。”
這些禁止游泳、垂釣的區域將由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環保等部門共同劃定,并設立警示牌提醒公眾。禁止區域主要包括密云水庫、懷柔水庫等飲用水源區,以及地表水的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
此外,今后本市在新改擴建河湖工程設施時,水務部門還會要求河湖管理機構在陡岸等危險地段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以便更好地為市民服務。(記者劉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