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年1至10月,西城區紀委共立案30件,立案數是去年全年的兩倍。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今年西城區紀委優化了黨內違紀辦案流程,出臺了一系列新舉措。其中,公安分局和法院分別將上一個月發生在轄區內的行政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被處理人(京籍)信息匯總報送區紀委案件管理室,紀委利用“黨員庫”、“公務員庫”逐一比對查詢從而揪出“蛀蟲”。
本報訊(記者 李澤偉 通訊員焦偉)今年1至10月,西城區紀委共立案30件,立案數是去年全年的兩倍,同比上升173%。共結案19件,給予黨政紀處分21人。這是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西城區紀委了解到的。西城區紀委負責人昨天向北青報記者透露,近期立案數據飆升,為了提高處置效率,當下西城區優化了黨內違紀辦案流程,其中的新做法是今年前十個月,公安分局和法院分別將上一個月發生在轄區內的行政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被處理人(京籍)信息匯總報送區紀委案件管理室,紀委利用“黨員庫”、“公務員庫”逐一比對查詢從而揪出“蛀蟲”。
用黨員、公務員庫查黨員違法記錄
西城區紀委案件監督管理室主任樊政民告訴北青報記者,這種做法的新意在于和公檢法機關緊密聯手,“在查辦案件工作中,我們發現一些黨員因為違紀違法受到公安、司法機關的治安行政處理、刑事處理后,對黨組織刻意隱瞞情況,致使一些違紀違法黨員逃避黨紀處理,個別人甚至還存在著‘帶著黨籍服刑’的怪現象。”西城區紀委紀檢監察室相關負責人透露,西城區整合了區委組織部“黨員庫”和區人力社保局“公務員庫”、“事業單位人員庫”的信息資源,聯合公安分局和法院建立起“案件線索查詢比對信息系統”。
在每月10日前,公安分局和法院分別將上一個月發生在轄區內的行政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被處理人(京籍)的信息匯總報送區紀委案件管理室,由案管室將被處理人相關信息通過黨員信息數據庫、公務員信息庫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信息庫進行比對篩選,從中找出違紀違法黨員、公務員等紀檢監察對象的主體身份,對確認的紀檢監察對象依紀依法做出相應的黨紀、政紀處理。上述負責人表示,“查詢比對信息系統和運行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了個人刻意隱瞞處分的問題。”
區紀委分片承包指導基層辦案
大膽放手,以街道紀工委為辦案主體也是當下提高辦案效率的“絕招”之一。西城區紀委負責人介紹說,現在的辦案力度比以前大了很多,“去年一年的立案數量才15件,今年10個月就已經30件了,比去年全年翻了一倍。不調動基層辦案能動性就不能勝任新時期的反腐形勢。”
區紀委把全區各街道和各部門劃分為三個“辦案協作區”,白紙坊街道紀工委書記王麗娟透露,今年他們街道自主查辦了2起案件。在辦案過程中,區紀委紀檢監察室的干部“手把手”地進行了指導,提高了他們的辦案水平。據了解,今年1至10月西城區紀委指導各基層單位立案14件,同比上升100%。
前十個月信訪舉報量上升79%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紀委內部的部門結構也做了相應調整。西城區紀委騰出更多精力聚焦主業,將自身參與或牽頭的議事協調機構從68個減至17個,同時形成以三個紀檢監察室為核心,案管室、審理室為輔助,組織部、黨風室、信訪室等聯動的執紀辦案格局。
在案件線索方面,區紀委幾個月前就在官網開通了舉報平臺,拓寬舉報渠道。區紀委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1至10月份,西城區紀委收到信訪舉報600件次,同比上升79%。
對話
“現在的辦案方針是快查快結”
對話人:西城區紀委相關負責人
北青報:前十個月立案達去年全年兩倍,現在工作壓力如何?
相關負責人:現在的辦案力度真的是空前的,稱得上是“零容忍、全天候”,現在每天都是滿負荷甚至是超負荷運轉,加班是家常便飯。內設機構改革后,聚焦主業,辦案工作的數據指標這么高,都是加班忙碌換來的。
北青報:原有的人員要完成劇增的辦案數量,工作方式是否也有變化?
相關負責人:信訪舉報和案件線索在大幅增加,我們的辦案方針由深查細挖轉向快查快結、及時移送,力求案件查辦“短平快”。
按照規定,案件線索的初核是兩個月的周期,現在有的案件在一周左右就完成了初核。最快的一次,從前期調查、談話到形成報告僅僅用了4天的時間。
北青報:在縮短辦案周期后如何保證不出錯誤?
相關負責人:西城區紀委制定了《案件檢查“十不準”》等多項“鐵律”制度,完善查辦案件績效考核辦法、責任追究制度,就是要嚴格案件查辦流程管理,貫穿初核、立案、調查、審理、處分、執行全過程,努力把每起案件都辦成“鐵案”。
今年以來,西城區紀委沒有發生過一起申訴復查復議案件,實現了辦案工作“零事故”、辦案人員“零違紀”。
文/本報記者 李澤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