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迢迢來之不易的“長江水”即將進京,北京如何用好、省好水?昨天,記者從市自來水集團了解到,江水進京后,還得繼續“精打細算”過日子。目前,本市通過分區調度、區域控壓、小區計量等方式,同時應用管網漏失預警系統等,實現年可節水7800萬立方米,相當于節省出一個月的供水量。京華時報記者文靜
■生產
回收工藝排放水
日省整個通州城區用量
市自來水集團新聞發言人梁麗首先指出,十余年來,本市并未新建大型水廠,但城區日供水量由2004年的238萬立方米增至目前的322萬立方米,而這新增的84萬立方米日供水能力全部靠“過緊日子”
而來。江水進京后,供水依舊得“精打細算”。
梁麗稱,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一定濁度較高的工藝排放水,一般會被排放掉,也算一種浪費,“所以在所有地表水廠,我們將工藝排放水經過絮凝沉淀、超濾膜處理等工藝,再制成清澈的自來水,基本實現原水的完全利用。”
據悉,通過回收工藝排放水,城區每日供水能力增加了11萬立方米,“這相當于110萬人一天的飲用水量,也約等于整個通州城區一天的用水量。”
■輸送
實施分區控壓
年節水1600萬立方米
在輸送水環節,梁麗介紹,中心城區供水水廠主要分布在東、西、北部地區。水廠要向西南部供水,就要加大出水壓力,造成部分地區供水管網運行壓力偏高,這會導致用水量加大,管網滲漏水量的幾率加大,并容易發生管網破損事故,造成水資源浪費。
2008年以來,對田村山凈水廠的供水范圍采取封閉措施,形成相對獨立的供水調度區域,實現每年節水2600余萬立方米,節電730萬度。
同時,還對清河、望京、回龍觀等6個區域實施壓力調控,實現年節水1600萬立方米,節電480萬度。
之后,精細管理又深入到居民小區,在小區進口加裝控壓閥和流量計,把小區的供水管網進行封閉,形成獨立的供水小區,精準管控小區供水壓力和水量。目前,城區已有132個居民區實現小區獨立計量。
■管理實行漏失監控
每年可查1600處隱患
為提高管網安全保障度,市自來水集團在全國首次應用供水管網漏失監測預警系統,在重要供水管線上安裝了3000多個漏水監測記錄儀。“記錄儀工作時放在供水管線上,自動采集和儲存管線的聲波信號,根據聲波變化自動識別是否存在漏點,并將有關數據每隔5秒向外發射信號。有了重點保障任務時,就可隨時進行重新部署、調整。”梁麗解釋。
據悉,該系統的建立,大大提高了管網隱患主動檢出率。近3年平均每年可主動檢出管網破損隱患1600余處,節水3600多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