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縣太師屯鎮上莊子村,庫區周邊土地已騰退出來。 晨報記者王巍/攝
密云水庫是北京人的大水缸,南水北調來水進京后,大水缸承擔調蓄任務,江水也將涓涓流入密云水庫,為大水缸蓄上更充沛的水。為此,密云縣和市水務局將花兩年時間,把曾用于耕作的10萬多畝土地退耕禁種,恢復原狀,以保護水源。同時,養殖場也被“請”出了水庫一級圈。近日,北京晨報記者探訪了密云水庫周邊這些正在悄悄發生的變化。
今年騰退6萬多畝土地
“押寶地”是指隨著密云水庫水位下降,部分土地逐漸露出水面,周邊農民利用肥沃土地進行農業生產的148米高程下、水庫水位以上的土地。隨著南水北調來水即將進京,“大水缸”將得到充盈,這部分“押寶地”作為南水北調來水調蓄區,已不再允許繼續耕種,要進行“刷缸”。
上周五,北京晨報記者來到密云水庫東北方的密云縣太師屯鎮上莊子村,極目遠眺,庫區周邊高程148米以下約8000畝土地已騰退出來,恢復成一片沒有人類活動痕跡的蒿子地。未來,這里將被江水充滿。
今年4月,密云縣人民政府、北京市水務局發出通知,密云水庫庫區高程155米以下土地為國有土地,任何集體、單位或個人不得在155米高程以下區域從事糧食種植、林果栽培等生產經營行為。
記者了解到,密云縣政府和市水務局分兩年時間退耕禁種總共10萬多畝“押寶地”。密云縣生態辦副主任王萬杰介紹,密云今年確定并實施138-148米高程范圍內南水北調來水調蓄區清潔工程,今年將138-148米高程范圍內曾用于耕作的6萬多畝土地恢復原狀,為水源保護提供條件。
養殖場退出水庫一級圈
隨后,北京晨報記者來到太師屯鎮太師莊村,這里分布著9家養殖場,白色的肉雞養殖房已經清理完了家禽,正等待拆除。養殖戶王桂珍看著馬上要拆的牲口房有點兒舍不得,不過她知道這都是為了密云水庫這“一盆清水”。“以后不養了,怕污染。干啥?干點別的唄,現學!”
養殖場的存在意味著污水、糞便等排放污染。密云縣農業局副局長陳奎春介紹,根據37號文,密云實施155-160米高程范圍內一級保護區禁養工程。一級保護區內(160米高程以下)17家規模養殖場已全部簽訂關閉退出協議,目前已完成對建筑設施、養殖情況的清點統計。“1家養殖場已拆除完畢,13家正在拆,還有3家正在準備拆,計劃今年底前全部拆除退出”。
記者了解到,這17家養殖場年月久的已經營了十多年了。陳奎春透露,養殖場關閉后,密云縣將根據養殖戶個人意愿,鼓勵他們從事無污染的種植、養蜂等行業,并提供免費培訓。
此外,王萬杰向記者透露,現在水庫關鍵區域有一部分圍網,明年到2016年,密云水庫將圍繞155米高程線建設398公里的圍網工程,圍網有兩米多高,用來防止游人入庫觀光游玩、畜禽入庫覓食等污染水源、破壞環境的問題,實現全封閉管理。
同時,將嚴格規范水庫一級保護區各項人為活動:嚴禁無證捕撈,嚴禁從事垂釣、燒烤、觀光、游玩等活動,嚴禁新建與水源保護無關的各類設施,嚴禁區域內村莊接納外來人口。“將來高程155米以下所有的人類活動都會停止,土地完全恢復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