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為改變基層專職紀檢干部沒人辦案,接舉報后經常反饋“查無此事”的情況,昌平區紀委建立基層紀檢監察干部“聯合履職”工作模式,一件舉報一組人查不出,就換另一組人來查,對“能查而不查”的紀檢干部將追責。該模式自2014年9月推行4個月來,昌平區紀委全年結案數大增。
個別紀檢干部10年沒查過一案
“中紀委提出‘回歸主業’和‘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之前,我們基層紀檢干部幾乎成了到處胡嚕的‘抹布’。”昌平區陽坊鎮紀委書記齊建波告訴記者,他從事紀檢工作10多年,卻主要是分管工青婦,參與城管執法,甚至指揮村鎮拆遷,“可以說啥工作都干,就是不干紀檢本職。”
“有的基層紀檢監察干部甚至10多年沒有查過一個案子。”昌平區紀委副書記甕民說,監督執紀問責的主業被邊緣化,導致基層紀檢監察干部“不會干”。
昌平區紀委副書記王海津說,以前獲得舉報線索,基本是由區紀委批轉至鄉鎮或部門單位,由各單位自行查處上報,最終的結果往往是查無此事。“鄉里鄉親都是熟人,處理干部得罪人,不好下手。這是不愿干、不想干。”昌平區發展改革委紀檢書記萬會英說,“基層單位專職紀檢干部,力量小、能力弱,想辦案也辦不了,只能查無此事。”
推行4個月來全年結案數大增
2014年9月,昌平區委、區紀委打破部門區域分割,建立了“聯合履職”工作模式。昌平區紀委書記張曉蘭介紹,昌平區紀委綜合調配全區各部門的101位基層專職紀檢監察干部,組成聯合監督、聯合調查和聯合工作小組,由區紀委統籌安排各聯合小組代表區紀委異地監督執紀、查辦案件。
“這樣就改變了以前沒人辦案,‘查無此事’的情況,異地監督也放開了手腳。”張曉蘭說,“舉報線索交給你,你查不出來,就換一個組去查,如果其他組查出問題來,那么你就會被追責。這樣誰都不敢馬虎,誰都不敢講人情了。”
據昌平區委書記侯君舒介紹,2014年昌平區紀委立案80起、結案80起,其中中央紀委直接曝光的已有7起,遠遠超過前年的21起。結案率是北京市區縣紀檢監察系統最高的。
中央黨校教授謝春濤認為,“聯合履職”變“單兵作戰”為“集團協作”,保證監督的獨立性、權威性。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說,“聯合履職”制度解決了基層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做什么、怎么做、誰來做、誰負責”等諸多實際問題,是一項來自基層的有益創新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