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產業生態,不斷續航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處于初期階段,完善的產業生態環境對于文創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北京市朝陽區特別重視營造適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產業生態環境,不斷完善產業政策促進體系,為朝陽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開拓出一片“朝陽藍海”。
朝陽區逐漸建立了包括重點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人才培養、融資擔保、貸款貼息、知識產權保護、版權登記交易、企業上市、服務中小企業等方面的“1+2+18”產業促進服務體系,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保駕護航。在完善產業公共服務體系方面,朝陽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針對不同業態、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特點,提供分眾式服務,打造了行政審批服務、公共技術服務、社會中介服務、內容原創服務、孵化創新服務、版權保護服務、投融資服務、宣傳推介服務等八個公共服務平臺,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和產業生態環境。
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產生的是對知名企業的強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目前,朝陽區轄區內有包括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鳳凰衛視和阿里巴巴、奇虎360、亞馬遜、萬達院線、藍色光標、海潤影視、航美傳媒、洛可可、藍海電視、掌中浩閱、萬豪動漫等一批知名文化創意企業。越來越多文化企業的涌入已經證明:朝陽區已成為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企業最聚集、資源最豐富、市場最活躍、產業發展綜合比較優勢最突出的區域,這里是國內外文化企業落戶北京的首選地,是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核心區。
第四,集群升級,先試先行
集群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集群化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朝陽區充分發揮中國傳媒大學等駐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智力資源,積極探索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模式,逐步經歷了“單個文化創意產業專業樓宇”、“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基地)”、“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文化傳媒產業功能區發展”、“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五個重要階段。五個階段,是探索,是示范,是使命使然。
“單個樓宇→園區(基地)→集聚區→功能區→實驗區”的發展過程,不是簡單的物理空間拓展,而是圍繞文化創意產業升級發展,不斷完善產業鏈、服務鏈、供應鏈,不斷優化公共服務體系,著力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這是一個體制機制、政策創新的實踐,是一個高端引領、協同創新、融合發展的路徑探索。
在這樣的戰略導向之下,朝陽區先后打造了國家廣告產業園、國家版權貿易基地、國家動畫產業基地、798藝術區、萊錦創意產業園等一批獨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基地,引導北京第二棉紡廠、北京畢捷電機總廠等20余個國有企業老舊工業廠房改造升級,轉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目前,朝陽區已形成了以CBD 為核心、以CBD—定福莊國際傳媒產業走廊為主軸,以奧林匹克公園會展旅游文化產業功能區、大山子藝術及設計產業功能區、潘家園古玩藝術品交易產業功能區等重點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和50余個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為支撐的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空間布局。2014年,北京市在全市范圍內規劃建設20個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朝陽區北京CBD—定福莊國際傳媒產業走廊、奧林匹克公園、大山子地區等13個片區被納入其中,占全市文創功能區總面積的32.3%,位于各區縣之首。
2014年7月,為深入推動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文化部和北京市采取部市戰略合作的方式,以朝陽區“北京商務中心區(CBD)—定福莊”一帶為核心承載區,共同規劃建設全國首個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2014年12月15日,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正式揭牌,實驗區將集成首都文化、金融、科技等創新資源,采取系統設計、整體規劃、協同推進、分步實施的建設模式,規劃建設文化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文化產業金融服務中心、文化產業人才培訓中心、文化企業總部基地等一批功能項目,重點發展創意設計、動漫游戲、演藝娛樂、文化傳媒、藝術品交易、文化貿易等高端產業,在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政策環境、市場體系、金融服務、人才培養、發展模式等方面探索改革創新,積極推動國家層面的各項文化產業政策在實驗區內率先落地,先行先試,努力建設成為全國文化產業改革的探索區、文化經濟政策的先行區和產業融合發展的示范區,進一步服務北京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服務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服務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為全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探索路徑、做出示范。
“單個樓宇→園區(基地)→集聚區→功能區→實驗區”,朝陽區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的各個階段都在“先試先行”。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的模式的不斷創新升級,將促進相關資源與產業鏈的進一步整合,在更大范圍內和更高水平上推進產業集群化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