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記者從“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總課題組了解到,國內第一套自主研發的高中傳統文化通識教材預計將于今年9月出版。至此,課題組已完成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各階段標準化傳統文化教材的研發工作。
從幼兒園到高中,增加傳統文化比重
據 “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總課題組介紹,高中傳統文化通識系列教材作為“十一五”、“十二五”兩個階段十年課題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由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承擔資源整合和編著。
去年,教育部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在課程建設和課程標準修訂中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中小學德育、語文、歷史等課程標準修訂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比重。
課題組秘書長張健表示,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各階段標準化傳統文化教材的均已研發完成,明確提出以“青少年完美人格”為傳統文化教育目標,教材知識相互關聯,自成體系,并通過高中教材實現最終教學評價。這是“十一五”“十二五”兩個階段十年課題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今年5月份之前,《高等教育傳統文化教材》(12冊)《全國行政領導干部國學教材》(10冊)兩套教材也將研發完畢。
高中教材共4冊,《道德經》全文納入
此次即將出版的高中階段傳統文化通識教材共有4冊,供高中一、二年級使用。高一學習《論語》《孟子》,高二學習《大學·中庸》和《道德經》。其中《道德經》為原文全本講解,另外三冊則是按主題歸類講解。如《大學·中庸》一冊,分為“慎獨”“齊家”“格物致知”“中和”“為政”等章節。
據課題組專家介紹,這4冊書并非孤立的高中教材,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的高中部分。全套教材包含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階段,經專家組反復研討、論證,制定了“儒學養正、兵學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潤”的課程結構,各階段教學內容和深度循序漸進、系統科學。此外,每一章節在講解儒道核心精神的同時,還為學生提供了大量中西文化比較等拓展閱讀素材。
國學文化有望成新考點,怎么考正在研究
對公眾關注的一個話題,即傳統文化有望成為高考的新考點,課題組表示目前在研發高中傳統文化教材的同時,就已開展了另一個重點子課題研究,即傳統文化教學評價與考試模式研究。
張健強調高考改革的幾個信號均指向國學,例如北京、上海等地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英語降分后其所降分數分給了語文,而且還更進一步明確指出了就是將分數轉移給所增加的“傳統文化考試內容”部分。
張健表示,傳統文化成為高考的又一創新考點指日可待,但考什么、怎么考又是一個重大難題。張健坦言,能否在高考語文中出現一個新的形式—政論或申論形式的傳統文化論述題,這一方向應該是研究和創新的改革方向之一。若2016年傳統文化進入高考,最大的問題是很多高中生沒有接觸過傳統文化課程,不具備相關知識儲備和素養,國學文化是通過長期熏陶和涵養才能顯現的,不是靠一朝一夕突擊補課就能擁有的。據法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