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鎮25個村全部建立了益民書屋,怎樣讓益民書屋里的圖書發揮更大的作用,讓25個村的圖書流通起來?我們根據各村書屋建成的時間不同,圖書品種不同,和每種書都有三本重復的情況,讓書屋管理員將本書屋每種書多余的部分各拿出一本,隨后25個村的書屋管理員用多余的副本任意到別家書屋等數交換本村沒有的圖書。通過25個村的圖書相互交換,每個書屋不僅增加了品種,還讓書屋里多余的副本流通起來,進一步滿足了村民的閱讀需求。
關于怎樣杜絕村民在借閱圖書的過程中丟失或損壞的問題,郝建云還向我們介紹說:的確,在剛建立書屋時,有些圖書在借閱過程中丟失,或或多或少地有些損壞,針對這個問題,鎮黨委決定以東桑園村為試點,請清華大學研究生黨支部幫助書屋制作了專業的圖書管理軟件,建立了“四薄一證一書四項制度”管理模式(“四簿”:即圖書登記簿、圖書分類登記簿、圖書借閱登記簿、益民書屋活動登記簿;“一證”:即借書證;“一書”:即讀書倡議書;“四項制度”:即益民書屋管理制度、借閱制度、管理員工作職責和五防制度。),這一創新舉措為村民們提供了優質周到的服務,很快收到了明顯效果,也使東桑園益民書屋最早實現現代化管理,并因此獲得了全市首個五星級書屋的稱號。
2009年,我們又對全鎮25個益民書屋統一按照圖書館標準配備了書標、藏書章,統一制作了“四薄一證一書四項制度”,請專業人士對全鎮所有的圖書管理員進行了培訓,規范了圖書分類、貼標、各種記錄和借閱標準,書屋整齊了,管理規范了,村民們借起書來也更加方便了,這就無形中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圖書借閱率,提高了益民書屋的利用率。
說到這,郝建云滿臉自豪地說,現在全鎮幾乎沒有為宅基地問題而打架的,因為一旦發生爭議時,村民們就上法院,懂得了用法律來維戶自己的權益;也沒有為競選村委會干部而破口對罵的了,因為大家晚上還要在書屋里一起看電影。用村民自己的話說,大家晚上還要在一起跳交誼舞呢,這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怎好意思再對罵呢?也更鮮有每晚沉溺于賭博的了,因為書屋前的文化廣場不僅提供了健身器械,還組織大家唱紅歌、扭秧歌。村民通過在益民書屋里讀書,參與各項文體活動,無形中村民們的自身素質提高了,文明程度也提高了不少。 如今我們鎮不僅有一支60人的村民合唱隊,還培養了一名村民女指揮家;不僅有巧娘工作室,還有村民朗誦藝術團、舞獅隊、腰鼓隊、秧歌隊等。
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如今大榆樹鎮的發展變化,一方面是因為有著像郝建云這樣一心為促進農村文化建設的積極引導者、推動者,有著一批像申靜那樣每天在書屋里勤勤懇懇盡心盡力為村民服務的書屋管理員;另一方面就是益民書屋里的書籍帶給村民們知識的陽光和智慧的翅膀。
的確,正是因為得到了知識陽光的沐浴,媯水河畔的村民們才得以在廣闊的田野上展翅翱翔。
來源:中國日報北京記者站(記者 陸中秋 通訊員 韓巍)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