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捐資修別墅億萬富翁曾是搬運工(圖)
高強,1972年出生,家中五兄妹,他排行老四,17歲初中畢業后就去了河北省石家莊打工。這個農村娃文化不高,但力氣大,在石家莊大郭村火車站當搬運工扛包,那時一個月只能掙8元錢。
當了3年搬運工,高強想到了學廚師,學了半月沒錢繳學費便輟學。高傳忠回憶,高強沒有灰心,在出租房里拿起炒鍋練翻菜,端起米篩學搖鍋。后來,高強去一家飯館應聘。老板問他要多少工資,高強說:“別先談錢,你先看我手藝如何再說。”就這樣,高強憑借自學的廚藝留在了飯館。這家飯館來往的顧客多是做工程的,見高強精明能干有闖勁,就介紹他到裝修隊做工。干了3年廚師,高強就跳槽了。
當包工頭虧了本 朋友幫他站起來
“朋友幫了他。”高傳忠說,干了一段時間裝修隊小工,朋友見他有頭腦,講誠信,就讓他包工程。打工仔當包工頭,高強想都不敢想,在朋友的鼓勵下,他回家向村里鄉親借了3萬元錢開始包工。
高傳忠說,高強第一個工地虧了100萬元,他覺得這輩子再也爬不起來了,打算回家種地。朋友們安慰他,不要怕失敗,再借錢給他繼續做,再虧了這些錢就不要了。在朋友的鼓勵下,高強再次創業,這一次賺了200多萬元,他終于翻了身。做裝修,搞建筑,事業越做越大。2008年,高強成立河北瑞盛房地產開發公司,真正涉足房地產。
“人不要忘本,更要懂得感恩。”高傳忠說,他經常教導兒子不要忘記自己當過搬運工,要記得自己的今天多虧了朋友的幫助。
發家不忘窮鄉親 春節串門受觸動
高傳忠說,高強每年春節都要回家拜望左鄰右舍。
2009年大年三十,高強在父親的帶領下,分別拜望組里70歲以上的老人和因病困難的鄰居。那天,父子倆走訪了8家人,每走一家就了解一家的困難,幫忙出點子找門路,最后送上500元紅包。
高傳忠說,回家后高強就找他商量為村民修房子的事。他沒同意,“兒子最初借錢包工程,有的鄰居有錢也打埋伏,高強當搬運時那么困難,鄰居去了他那里,他包吃包住還給車費,對方回到老家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高傳忠說,他起初覺得為村民修房子不值得,何況為35家人修房子花的不是小錢,兒子掙錢也不容易。
去年2月,回到河北的高強又打電話跟父親商量這事。高傳忠終于想通了,他覺得這是好事,應該支持兒子。
高傳忠說,過年本應是農民吃得最好、穿得最暖,住得最舒適的時候,而那次走訪讓高強親眼目睹了村民的困難。兒子吃過苦,現在富裕了,他覺得大家的日子也應該一起好起來。
這個億萬富翁很低調 媒體多次采訪遭拒絕
石堰鎮人大主席韓志書說,興莊村的強農園新居動工啟動以來,高強除了希望政府在水電氣等基礎設施方面幫助協調外,沒向政府伸手要過一分錢。
“這個億萬富翁很低調!”韓志書說,去年11月7日強農園奠基儀式,高強要求不請記者做報道,不請區級領導,只要求鎮領導做個見證;今年上半年,當地媒體聽說高強回到老家,找到高強想采訪,他還是拒絕了。韓志書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如果高強在家,這次你們采訪,可能一樣會被拒絕。”
“典型的先富帶動后富,最后達到共同富裕。”石堰鎮黨委書記楊通勝說,高強不但為35戶村民捐建別墅,還要捐1000萬元幫助他們發展產業,房屋產權歸入住者所有,產業收入他也不收分文,經濟上零回報,他是真正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一心想回報家鄉。
韓志書說,高強的善舉也為新農村建設探索了新思路,強農園只占地12畝,35戶居民宅基地有60多畝可以復耕,大大節約了耕地。他的舉動還會帶動更多外出發展的人員關心家鄉建設。
新聞面對面
希望這樣做
能帶動更多的人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輾轉聯系上河北的高強,就捐資2000萬元建別墅、發展產業展開對話。
記者(以下簡稱“記”):是什么讓你決定做這些事?
高強(以下簡稱“高”):送錢只能幫助一時,不能根本上改變他們的困境。
記:捐建別墅能根本改變?
高:很多家庭耗盡多年積蓄修建房屋,我捐建別墅就能解決他們多年的問題。當然住進了別墅,還得有錢過日子,所以還要幫助發展產業。
記:你這2000萬元是投資還是捐資呢?
高:最終可能要花2500萬元,但都是捐資,別墅產權歸村民,產業收益歸村民,我不會有一分的收益,也不會向政府伸手要一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