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灣地區發生了起云劑中含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事件。市質監局對我市食品生產企業展開全面檢查,截至6月8日,在已檢測完成的12批次產品中,未發現有企業違法添加塑化劑。
昨日,市檢測院食品檢測中心朱永紅博士,向記者詳細解釋了起云劑與塑化劑這兩個概念。市檢測院食品檢測中心主任陳世奇介紹,不管是鄰苯二甲酸酯,還是三聚氰胺,都不屬于食品添加劑,市民不必“談‘劑’色變”。
我市食品企業未使用塑化劑
昨日,記者從市質監局獲悉,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統一部署,該局在全市范圍內部署開展了食品生產加工環節鄰苯二甲酸酯專項檢查,采取督促企業自查、開展執法檢查、開展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查等措施,全面加強對食品鄰苯二甲酸酯的監管。
截至6月8日,市質監局通過現場檢查,未發現我市食品企業使用鄰苯二甲酸酯生產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目前,質監部門已在全市運動飲料、果汁、茶飲料、果醬果漿、膠錠粉類等相關食品生產企業,以及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抽取產品31批次,現已完成檢測12批次,未檢出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同時,質監部門通過購買,在市場采集了飲料、食品添加劑、方便面、果醬果漿、果凍等食品樣品49個,均未檢出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
市民不必“談‘劑’色變”
昨日,市檢測院食品檢測中心朱永紅博士向記者介紹,起云劑是臺灣地區食品企業使用的一種復合型食品添加劑,主要用于對食品進行穩定、乳化及增稠,其成分為阿拉伯膠、棕櫚油等。而此次臺灣塑化劑事件,是不法商販為了降低成本,將制作起云劑需要使用的棕櫚油,替換成了塑化劑。“我們飲用的果粒飲料、果汁飲料中,就含有乳化劑。”朱永紅說。
“塑化劑的種類有數百種之多,此次事件中的塑化劑為鄰苯二甲酸酯。”朱永紅表示,塑化劑在工業上用作對塑料進行軟化,增加塑料的可塑性,根本不屬于國家規定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
“很多市民走進了一個誤區,認為食品中只要含有食品添加劑就不好,更有人將食品添加劑與塑化劑、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物混為一談,到了談‘劑’色變的地步。”市檢測院食品檢測中心主任陳世奇表示,食品添加劑指的是國家許可使用、按一定劑量添加于食品當中的物質,主要用于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讓食品能夠被更好的保存。“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古已有之,如我們日常食用的豆腐,在制作時需要使用的鹵水,就是食品添加劑。”陳世奇說,非法添加物與食品添加劑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近年來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罪魁禍首,主要是非法添加劑,以及人為不當、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造成的。據了解,鄰苯二甲酸酯主要用在制作乙烯類塑料制品中,且使用了鄰苯二甲酸酯做塑化劑的塑料包裝,不被允許用于包裝含油食品,以避免鄰苯二甲酸酯被溶解進食物。
協和牌靈芝孢子粉片、美中清素牌多種氨基酸片
兩款涉“塑”保健品停售 我市藥店暫未發現
塑化劑所帶來的影響還在持續“發酵”。記者昨日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獲悉,目前已有兩款保健食品因涉“塑”而在全國緊急下架。記者調查發現,目前該兩款保健食品在我市鮮有銷售。
國家藥監局要求下架的兩款保健品分別是協和牌靈芝孢子粉片(國食健字G 20070306)和美中清素牌多種氨基酸片(國食健字G20100217)。
記者從衛生部6月5日就塑化劑問題發布的通告中了解到,偶然食用少量受塑化劑污染的問題食品,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但若按照上述兩款“含塑”保健食品的說明書,分別高達“每日3次,每次3片”,“每日3次,每次2片”的頻率及用量,則超出了“偶然”和“少量”的范疇。
昨日,記者走訪了解放碑、大坪、沙坪壩等地部分藥店,暫未發現這兩種藥的身影。據了解,由于這兩種藥“價格偏高,購買的人少”,因此進貨量并不大。對此,市食藥監局藥品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各個區縣已加大監管排查力度,市民如果購買到含鄰苯二甲酸酯的保健食品,可撥打電話68810509舉報。
來源:重慶商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