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國內油脂巨頭為何扎堆重慶
食用油主銷區漸成主產區
近日,記者在我市新世紀、永輝等超市調查時發現,這些超市所銷售的“金龍魚”、“福臨門”、“魯花”等知名食用油品牌,都清一色地實現了“重慶造”。
“重慶已成食用油企業的必爭之地!”今年7月才投產的重慶魯花食用油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單成杰說,眾多油脂巨頭扎堆重慶,不僅是因為重慶市場大,還因為重慶是占領西南市場的“橋頭堡”。
“五桶油”齊聚德感工業園
據了解,這些油脂巨頭大多聚集在江津區德感工業園。其中,生產“金龍魚”的新加坡豐益國際和生產“福臨門”的中糧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生產“魯花”的山東魯花是國內最大的花生油生產企業。目前,除上述三家已投產的油脂企業外,國內最大的芝麻油生產企業武漢福達坊糧油集團有限公司和我市最大的糧油企業重糧集團也已正式簽約落戶德感工業園。這一來,該園同時聚集了“金龍魚”、“福臨門”、“紅蜻蜓”、“魯花”、“福達坊”等“五桶油”,為全國獨有。
德感工業園招商部部長張貞祥告訴記者,德感工業園的食用油之所以能形成集聚效應,關鍵在于抓住了一次招商引資的機遇。
2007年,新加坡豐益國際負責人考察了長江沿線的40多個城市,以尋找一個精煉油生產基地。當他與德感工業園進行洽談時,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在16天時間里幫他辦下營業執照;二是沿長江修一條連接碼頭至廠區的公路。
第二個條件好辦,第一個就難得多,按照當時的審批程序,一般要2至4個月才能辦下營業執照。但園區最后只用了14天就幫他辦下了營業執照,豐益國際也正式落戶德感工業園。此后,食用油加工作成為德感工業園的主要特色產業,2010年中糧集團正式入駐。2013年起,又一口氣引進了山東魯花、重糧集團、武漢福達坊。
除江津德感工業園外,目前,中南地區最大油脂加工企業湖南巴陵油脂有限公司已在涪陵布局,重糧集團也在忠縣布局了紅蜻蜓油脂加工項目,計劃投資15億元,建成年榨90萬噸油料項目和配套建設年加工40萬噸飼料項目。
長江航運讓運輸更便利成本更低廉
據了解,已投產的豐益國際、中糧集團、山東魯花三家油脂企業,它們的生產原料都不在重慶。其中,豐益國際的生產原料主要為沿海初榨后的進口大豆,中糧集團和山東魯花的原料則主要來自長江中下游的湖北、江蘇、安徽等地生產的毛油。這些原料再運到重慶的生產基地進行精煉和包裝。
單成杰說,他們之所以選擇重慶作為食用油精煉與分包裝生產基地,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占領西南市場的需要。西南地區是食用油主銷區,食用油原料及其加工一直不能實現自給,長期依賴外地市場。隨著食用油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在主銷區設立精煉和包裝工廠,已成為油脂巨頭的必然選擇。以魯花為例,若把精煉和包裝基地設在原料產地,從產品出廠到進入市場,至少要7天時間。如今,今天生產的食用油,明天就能擺上西南地區各大超市的銷售柜臺。
二是得天獨厚的長江航運。水運是食用油長途運輸的最佳方式,由于食用油的儲藏適宜溫度在17℃至20℃之間,如使用專用油罐船將毛油從各原料基地或沿海初榨基地運到重慶,能夠使毛油在運輸過程中始終保持適宜的溫度。
另外,長江航運還大幅降低其運輸成本。以魯花為例,若將安徽生產的毛油運到重慶,用公路的運輸價格大致為0.7元/噸·公里,用鐵路運輸價格大致為0.55元/噸·公里,而使用水運運輸,價格只有0.05元/噸·公里,不到鐵路運輸和公路運輸的1/10。
重慶是西南地區惟一一個可以通行大型油罐船的地區,自然成為油脂巨頭戰略布局的首選。
這些油脂企業之所以“扎堆”德感工業園,其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德感工業園的蘭家沱港是長江航線上游的一個深水良港,可常年通行3000噸至5000噸貨輪,能滿足油罐船的運輸和??恳?并且它也是我市目前惟一一個擁有油罐船專用碼頭和油泵的港口,可滿足企業物流需求;二是德感工業園的企業之間可形成更好的產業配套,就以重慶糧油集團為例,該公司“紅蜻蜓”食用油所用毛油多數都從中糧集團采購,在德感布局加工廠,可在毛油儲藏、物流等環節降低成本。
重慶由食用油主銷區變主產區
隨著這些油脂巨頭相繼落戶重慶,重慶的食用油市場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已由過去的食用油主銷區變為了食用油主產區。
據重慶市糧食行業協會副會長楊龍德介紹,我市每年的食用油消耗量為40萬噸左右,過去,我市2/3的食用油都靠外地市場供應。而現在,僅豐益國際德感生產基地的食用油年產量就達到30萬噸,中糧集團德感生產基地的食用油年產量為18萬噸,僅這兩家企業,就可滿足全市的用油需求。隨著油脂巨頭相繼落戶重慶,我市已從食用油主銷區變為食用油主產區。而山東魯花在德感的生產基地,年產生規模為6萬噸,重糧集團和武漢福達坊在德感的生產基地,年產量將分別達到10萬噸和3萬噸。 本報記者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