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訊 (記者張亦筑)身份證照片上的人與證件持有者是否為同一人?哪怕你認為照片一點都不像自己,或者今昔變化大,人臉識別系統也能把你認出來!10月23日,記者從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獲悉,該院在真實復雜場景下的人臉識別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識別率可達到93.2%。
據了解,在銀行、邊防海關、機場、火車站、考場等真實復雜場景下,現場采集人臉照片受光照、角度、遮擋等影響非常大,同時,身份證芯片里存儲的照片,人臉區域僅有50×50像素大小,非常模糊,且多為很久以前的照片,和現場采集的照片相差會非常大。因此,要實現人臉識別身份認證非常困難。
為此,該院開發了雙層異構深度神經網絡來解決上述問題,將跨場景、非同源人臉圖像映射到同一圖像空間,有效排除了真實場景光照、角度、遮擋、年齡跨度對人臉識別的影響。
那么,它具體是如何進行人臉識別的?該院智能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周曦解釋說,對于采集到的人臉,先通過預處理神經網劃定人臉區域,并由光照神經網消除光線強弱的影響,然后,由遮擋神經網將人臉上的眼鏡、頭發等遮擋去掉,再由角度神經網將人臉角度轉成正面;對于身份證照片,在預處理后,高清重建神經網、年齡神經網會對照片進行高清化處理,并去掉皺紋、斑痕等跟年齡相關的特點,形成標準人臉模型。
“把經過處理的兩張人臉進行比對,如果超過了系統設置的相似度分值,就認定為同一人;反之,則非同一人。”他表示。
如果是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也能識別出來嗎?周曦補充道,利用紅外線和可見光進行補光,夜晚和白天的效果其實一樣。
據介紹,看似很復雜的過程,其實一對一的識別時間僅0.1秒。
那么,它的識別率有多高?近日,該院收集整理了2000人的身份證照和真實環境現場人臉采集照,并在真實環境數據庫上讓系統和人眼進行“較量”。結果顯示,人臉識別系統的識別率達到93.2%,而組織200人開展人眼測試,其平均識別率為72.7%。
“我們還在不斷改進和完善技術,爭取年底前將識別率提高到95%以上。”周曦透露,目前,基于該技術開發的人臉識別人證合一驗證系統已開始在市內外邊防海關、機場、火車站等安檢環節中應用。“比如江北機場的航站樓將部署70個采用該系統的驗證口,預計年底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