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王翔)近日,巴南區石龍鎮中倫村的村民代表與聘請的第三方監理機構一起,對該村8月整治完成的4口山坪塘進行了第二次檢查驗收。
“這僅是石龍鎮每個工程完工后,必須執行的一個驗收監督環節之一。”石龍鎮一負責人說,自今年3月設立鎮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以來,鎮村大小項目的建設和管理都實現了全程制度化,真正杜絕了鎮村干部“拍腦袋”“送工程”情況的出現,不僅提高了工程建設效率,保證了工程建設質量,還從源頭上治理了可能出現的工程“貓膩”和腐敗。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往由于相關制度不健全,很多項目往往由領導干部說了算。一些幾萬元的小工程,甚至村干部就能決定誰來做,這就造成在工程發包、建設過程中,干部“拍腦袋”“送工程”、老板“走關系”“要工程”等現象時有發生,不僅使工程質量沒有保障,還極大損害了政府和干部在群眾中的形象。
為了從源頭上解決這個問題,今年3月,巴南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在石龍鎮進行試點,設立了全市首個鎮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明確將鎮村所有30萬元以下的項目,全部納入交易中心進行交易,用規范化制度管理鎮村的工程建設和管理。
中倫村4口山坪塘的整治,整個過程嚴格執行相關制度,任何領導干部都無法插手其中。這4口山坪塘由于工程較小,因此采取了打捆招標的方式。首先,在招標前,按照規定,招標公告在巴南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網、鎮公眾信息網和轄區公示欄同時發布,參與競標的單位達到了13家,且來自各地,互不相干,避免了相互串標情況的發生。其次,在評標過程中,按照回避制度,僅提前數小時在評標專家庫中隨機抽取5名人員組成評標專家,杜絕了標底的泄密,保證了評標的公正。在工程建設和驗收等環節,也通過繳納質押金、聘請第三方監理單位、決算單位,由無利益相關的部門人員、村民代表,組建監督小組和驗收小組等方式,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
“這幾口山坪塘整治的質量可真好,蓄水幾個月,塘壩下沒漏出一點水。”參與驗收的村民代表在進行第二次檢查驗收后,在驗收合格書上按下了自己鮮紅的手印。
截至目前,石龍鎮小型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已累計完成招標項目36件,中標總價約400萬元,節約資金約25萬元。這些項目的招標和建設沒有出現一起違規事件,工程質量驗收合格率和群眾滿意度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