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吃東西、玩微信,小心頭上有雙“眼睛”盯著你。今年5月,在重慶人社系統窗口單位改進作風專項行動中,市人力社保局在全市38個區縣、2個經濟開發區的86個社保經辦服務大廳中安裝起攝像頭,通過實時監控,提醒工作人員改進工作態度,熱心為民服務。
86個服務大廳安裝攝像頭 一舉一動將被記錄
趁沒人來辦事,掏出手機,偷偷刷下朋友圈,玩兩把微信。看似不影響工作,實則可能讓你丟掉飯碗。今年上半年,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慶啟動人社系統窗口單位改進作風專項行動。其中一項舉措,就是建立社會保險多功能監控系統。
該系統的一大功能,是通過360度旋轉攝像頭,對各社保經辦服務大廳進行實時監控。這些監控數據將傳輸回市局控制終端,通過“有圖有真相”的方式,監督工作人員改進工作態度,不拖沓辦事,不耍臉色。目前,攝像頭已覆蓋我市38個區縣、2個經濟開發區的86個社保經辦服務大廳。
上班吃東西耍手機都算違紀 3人被開除解聘辭退
要是有工作人員服務不過關,會產生什么后果?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其違規的畫面將被記錄下來。隨后,當事人將受到提醒教育、誡勉談話或調整工作崗位。要是屢次觸犯,甚至會被辭退。
該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截至11月,全市人社系統共有113人接受了誡勉談話和約談,12人調整工作崗位,3人被開除、解聘或辭退。
例如,針對服務態度不好的工作人員,渝中區人力社保局在全區人社系統給予了通報批評和開除處理,對街道社保所上班玩游戲的工作人員及該所負責人,給予了扣發星級考核獎處理。針對上班吃東西的工作人員,江北區人力社保局對其進行了誡勉談話。誰知對方屢教不改,最終被單位解聘。
看病花了多少錢后臺自動比對 避免醫生亂開藥
除了對工作人員進行監督,社會保險多功能監控系統的另一項任務,就是對城鄉醫保費用進行網絡監控,避免大處方、亂開藥。
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市民在全市3000多家醫療機、1萬多所村衛生室刷卡買藥、看病后,系統將自動把市民的病情、藥品處方與后臺數據進行比對。若兩者出現矛盾或嚴重不符,相關處室將會對該醫療機構進行調查。
例如,一位市民前往醫院看病,即便住院,每天也只會使用一個留置針。如果處方里出現了3個留置針,開處方的醫生及所在醫療機構就得接受調查。
簡化工作流程 讓市民不再為辦業務來回跑
除了市局建章立制、加強監督,各區縣人力社保局也積極行動起來,為市民辦事送福利。
在渝中區,過去,轄區內關閉、破產、解體的企業中以個人身份參保的退休人員,在認定醫保視同繳費年限時,需要先到區醫保中心開介紹信,再憑介紹信前往街道社保所或相關檔案管理部門提取個人檔案,然后返回區醫保中心,進行認定。辦完手續后,還得將檔案原封不動交還。算下來,至少要4趟。
考慮到辦事老人均已退休,腿腳不便,區社保局決定,參保人員不用親自跑,可交由單位統一辦理。單位經辦人只需將參保人員的檔案,交給醫保繳費年限認定窗口,進行集體認定就行。今年3月以來,全區已有500余老人享受到這項福利。
在九龍坡區,過去,要想辦理工傷申報、退休審批等業務,市民需在區行政服務中心和區人力社保局之間來回跑兩次以上。為方便大家辦理,區人力社保局決定,將退休審批、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非標準工時制審批、職業技能證頒發等業務,整合進區人力社保綜合服務中心,改由具體業務科室一站式辦理。這樣一來,市民不用來回跑。
同時,該區還簡化了辦理流程,將工傷申報接件、審核分類辦理變為用人單位工傷發生后3日內主動備案,局機關社會保險科直接接件、審核,認定時限從原來的60天減少到30天,節省了一半時間。(記者 楊濤 實習生 李華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