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圖形 劉穎 制
繼9月22日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在長三角地區的5個海關(上海、南京、寧波、杭州、合肥)實施之后,從本月起,通關一體化改革將推廣至整個長江經濟帶海關,長江中上游的7個海關(南昌、武漢、長沙、成都、重慶、貴陽、昆明)也加入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通關一體化“擴編”,標志著長江全流域將實現“12關一體”,全國海關近半業務將采用這種最新的通關模式,重慶8000多家進出口企業將獲得便利。
改變
12關“一次過”
今年9月22日,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率先在上海、南京、寧波、杭州、合肥5個海關啟動。本月起,南昌、武漢、長沙、成都、重慶、貴陽、昆明等7個海關也加入改革,長江全流域12個關區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悉數納入區域通關一體化。
“通過長江經濟帶海關實現通關監管服務,實施優勢集成、資源整合、專業分工,打破管理區域界限,建立區域通關中心,打造統一的申報平臺、風險防控平臺、專業審單平臺和現場作業平臺,實現無縫對接。”重慶海關相關人士介紹稱,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實現通關一體化,企業的自主性大幅提高,可自主選擇通關方式、申報口岸、查驗地點。
多地通關,如同一關。本月起,重慶地區企業都可采用一體化通關模式在屬地海關辦理報關手續。屬地海關放行后,企業無需再使用海關監管運輸工具辦理轉關,直接到口岸就可以提取貨物。
同時,重慶地區報關企業可以在12個海關中任一備案的分支機構辦理報關業務,企業的一份稅款保函能在12個海關互認通用。企業還可憑《加工貿易業務批準證》辦理異地加工貿易手冊設立手續,海關不再制作異地加工關封等。
交通運輸部網站消息亦顯示,全國范圍內將有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和廣東地區實現區域通關一體化。目前,長江經濟帶12個海關報關單量占全國的48.6%,對最終實現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具有較強的示范意義。
利好
企業省錢省時間
在上月舉行的“重慶市涉外法治環境企業座談會”上,談及目前企業在渝發展的現狀時,有進出口企業曾倒苦水,“企業經常因為出口業務,在不同海關之間來回‘蓋章’,十分奔波,希望能簡化流程,實現通關便利。”
如今,這一問題得到解決。“在屬地海關申報,就能一次報關,電子放行數據可直接傳輸口岸碼頭倉庫,通關效率大幅提高。”昨日,隆鑫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龔暉告訴商報記者,尤其對進出口數額較大的企業,能節約一筆不菲的物流成本,有利于產業鏈的整合。
“今后,我們從上海港進口的貨物可直接在重慶海關申報,不用來回奔波于屬地和港口之間,幾分鐘即可完成通關手續。”我市一拉索制造企業負責人說,“公司目前九成的零件從日本進口,實現通關一體化后,人力資源成本和物流成本都會出現降低,同時還有助于進一步打開內地市場。”
“此次通關一體化擴編,標志著長江全流域將實現‘12關一體’。”市外經貿委外貿處負責人認為,在一體化改革后,全市8000多家進出口企業,不但能擁有更多選擇權,還能享受一體化帶來的可預見、低成本的高效通關環境,助推全市開放型經濟發展。
相關新聞
企業信用管理暫行辦法
本月起實施
商報記者 郭欣欣
重慶商報訊今后,海關注冊企業的管理類別不再分為AA、A、B、C、D類別,而是以企業信用狀況為基礎,分為認證企業、一般信用企業和失信企業。記者了解到,為建立企業進出口信用管理制度,《海關企業信用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12月1日起正式實施。
《辦法》將企業分為3類4級:包括認證企業(海關高信用企業)、一般信用企業和失信企業。認證企業分為高級認證企業和一般認證企業。認證企業將享受簡化單證審核、優先辦理進出口貨物通關等便利措施,一般信用企業適用常規管理措施,而失信企業將受到海關嚴密監管。
《辦法》降低了高信用企業的申請門檻,取消了企業上一年度進出口總值50萬美元以上、代理申報的進出口報關單及進出境備案清單總量2萬票(中西部5000票)和3000票以上的規模標準,還取消了新注冊企業須適用當前信用等級滿1年的時間條件。只要企業誠信守法、規范經營,不論規模大小和成立時間長短,都有資格申請成為高信用企業。
《辦法》施行后,海關總署不再對高信用企業的認定進行核準,放權給各直屬海關或者隸屬海關;最大限度地減少海關對企業信用認定的核準環節,除了認證企業需要企業向海關申請認定外,其他企業信用等級調整都由海關按照客觀、量化標準進行動態調整,無需向海關申請;大幅縮短信用認定辦理時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