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2月3日電(記者張琴)2014跨座式單軌交通系統應用與發展現場研討會日前在重慶舉行,重慶單軌交通運行里程已是世界第一、運量世界最大,并已經輸出到韓國和巴西等地。
2014跨座式單軌交通系統應用與發展現場研討會重點圍繞“跨座式單軌交通系統在重慶成功應用和產業化發展成效”進行現場技術交流,并通過單軌系統核心產品展示、試乘體驗、產業單位實地考察等多樣化的方式向國際國內推廣單軌技術。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會長包敘定說,重慶的跨座式單軌交通技術在我國發展得最為成熟,在引進、消化、吸收國外技術的同時進行了大量自主創新,全面掌握并發展了核心技術,形成了完備的技術標準體系,建成國內首個單軌產業基地。
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仲建華說,重慶軌道交通運行里程143公里,規模排名全國第五,其中單軌交通運行里程80公里,已經是世界第一,也是世界運量最大的城市,日均達到130萬人次。
重慶市城市單軌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希和說,單軌交通適合山地城市地形地貌。與地鐵相比,單軌交通具有爬坡能力強、轉彎半徑小、運行噪音小、造價較低、環保性能好、占地面積少等多個優點。例如重慶輕軌2號線的坡度達到了千分之五十,而地鐵最多只能千分之三十。單軌交通成本只有地鐵的一半至三分之一,單軌交通轉彎半徑100米即可,但地鐵至少需要250米。
“重慶已經是全國軌道交通產業化最集中的城市,零部件和系統都實現了本地造。單軌交通原來是日本企業壟斷,目前車輛國產化率95%,軌道國產化率90%,尤其是長期以來日本進口的電氣牽引系統也國產化。不僅安全門和信號系統等產品及系統都國產化,而且還通過集成創新完成了標準建設,技術水平國際領先,有的指標還超過國際水平”,何希和說,日本進口需3000元一套的電弓滑板,國產化后僅需1000元。
仲建華說,自主創新帶來核心競爭力,也帶來市場的發展潛力。目前,重慶單軌交通產品和技術已經輸出到韓國和巴西等地,并與印度、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多個國家簽訂意向協議,國內多個城市也表示希望引進單軌交通。
目前,重慶已建成了跨座式單軌示范基地1個、整車生產基地1個和產品中試基地7個,國家及行業標準5項,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37個,直接經濟效益120億元,并形成了跨座式單軌交通裝備產業鏈,新增產值超過100億元。此外,重慶還是我國唯一的單軌交通裝備產業基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