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半島步道規劃”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珊瑚公園至大溪溝輕軌站段”已改造完成,空了可去走走
重慶是一座3D的城市,這里有山水相融的半島,有高低起伏的地勢。今天,我們帶你走進山城步道,來感受立體的山城。
12月11日,巴蜀中學初一(二)班的綜合實踐課上,來了幾位“特殊”的老師。他們是來自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規劃設計人員,給孩子們介紹的是《渝中半島步行系統規劃及示范段設計》,這個設計剛獲得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一等獎、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等。巴蜀中學初一(二)班班主任許靖介紹,21日,孩子們將去山城步道現場,與家長一起進行“步量重慶”的實踐活動,發放問卷了解居民出行的需求,用他們的視角制作“步行調查報告”。
重慶晨報記者了解到,渝中半島規劃了“5橫12縱1環”18條山城步道。
“五橫”東西向聯系大坪、上清寺、兩路口、解放碑等人口聚居的重要區域;
十二縱”通達兩江、貫穿南北;“一環”在渝中半島規劃連續完整的濱江廊道,聯系了濱江最具魅力的公共空間。
其中,第3縱步道“珊瑚公園至大溪溝輕軌站段”示范段近期改造已完成,下一步,將對十八梯到洪崖洞段的步道進行規劃設計。
是什么阻擋了你的步行?
這十大原因你是否曾遇到
“是什么原因讓你不愿意步行?”課堂上,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王梅拋出這個話題。巴蜀中學初一(二)班的孩子們爭相搶著回答:“人行天橋離公交站太遠了。”“有的人行道離菜市場近,又臟又亂。”“石梯坎太爛又滑,特別容易摔倒……”
其實,在進行《渝中半島步行系統規劃及示范段設計》前,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設計人員曾進行過一次問卷調查,讓更多老百姓參與進來。發放問卷200份,回收了194份有效問卷,其中常住人口約九成。
最后,調查總結出了“十大步行阻礙”,分別是沒有人行道、人行道被占用、路面狀況不佳、坡度太陡、過馬路危險、基礎設施不人性化、車流干擾嚴重、距離太遠、天氣糟糕、沒有樹蔭。
什么是適宜步行的城市?
渝中半島步行比例占52%
為什么要步行?王梅說,最好的運動是步行,步行也是一種文化。步行能吸引人群,增加社會的經濟價值,比如紐約市,因增加人行道和公共空間修飾后,時代廣場周邊的零售租金增長了73%。就拿重慶來說,步行街的增加、改造,也帶來了更多的客流。
什么是適宜步行的城市?王梅說,在規劃一座城市時,應該用這樣的順序:生活、空間、建筑。
“渝中半島步行系統規劃,就是要建設適宜步行的人性化城市。”王梅說,它需要更多地傾聽老百姓的聲音,讓大家參與進來,一起來提意見、進行規劃。渝中半島是重慶的母城,也是重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兩江環繞,山勢起伏,是一座“山城”。東北至西南向的山脊線劃分為上半城和下半城。
在這里,有著眾多具有歷史傳統與山地特色的步行街巷,如山城巷;有高低變化的地形,如建興坡、十八梯。
渝中半島特殊的山地條件,決定了步行是人們傳統的出行方式。據統計,渝中半島步行的比例占到了52%,在渝中半島發展步行交通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質優勢。
將有什么樣的步行系統?
要從這八個方面去改善
市規劃研究院相關人士介紹,對于渝中半島的步行規劃,主要是“織補公共交通、傳承街巷文化、豐富空間體系”。打通和完善12條南北向、5條東西向的步行廊道、1條濱江環道,并增加與之緊密相關的公共交通設施,如垂直公共交通設施設施升降機與扶梯,來加強與半島濱江區域的聯系,形成覆蓋全面、設施齊全的步行網絡。
步行空間上將更人性化,具體來說,將從創建優質的街道、與濱江重新建立聯系、建造可識別的步道、建造各具特色的公共空間節點、改善人行過街、增強可達性、加強與公共交通的聯系、為區域性社區提供小型公共空間八個方面進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