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布局
優化城鎮布局和形態
我市將打造一批中小型特色城區
本報訊(記者王翔見習記者栗園園)25日,記者在重慶市推進新型城鎮化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市將進一步優化城鎮布局和形態,除了加快現代化大都市建設外,還將打造一批中小型特色城區。
市政府副秘書長張智奎表示,隨著我市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我市一方面將推動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和城市發展新區的組團式發展,建設1000平方公里、1000萬人口的現代化大都市;另一方面,我市將堅持“面上保護、點上開發”,推動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的城鎮特色發展。以長江及鄭渝鐵路、沿江鐵路、渝宜高速,烏江及渝懷鐵路、渝湘高速等交通通道為軸線,集聚發展一批重點城鎮。
具體的做法是,在加快萬州、黔江城市建設的同時,差異化發展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的15個縣城,即梁平、城口、豐都、墊江、忠縣、開縣、云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武隆、彭水,逐步建成一批中小型特色城區。有選擇地重點發展一批具有特色資源、區位優勢、開發潛力和環境承載能力強的中心鎮。
市建委主任助理張其悅解釋說,所謂“特色城區”,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要有產業特色。發揮渝東南、渝東北的區位優勢,特別是資源優勢,發展特色旅游業、特色農業等;二是要有建筑特色。不搞千城一面,挖掘當地的傳統建筑符號用于城區建設;此外,還要有人文特色,渝東南、渝東北地區有厚重的人文資源,有好的民族傳統,我們做城市建設的時候,應該有民族文化、傳統文化的傳承,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
城市建設
全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進順利
年內高速公路、軌道交通通車里程將分別達到2400公里及200公里
本報訊(記者王翔見習記者栗園園)近日,記者從市建委獲悉,今年,全市高速公路、鐵路、機場、航運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進順利,大部分工程進度實現預期目標。
在建的13個項目、630公里在建高速,銅梁至合川、永川至江津預計年內通車,到年底,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將達到2400公里;蘭渝鐵路、成渝客專、渝黔鐵路、渝萬城際、三萬南鐵路等5條重大干支線鐵路,以及重慶北站擴建、沙坪壩站改造等樞紐工程正在加快建設,渝黔鐵路貨運線已建成通車,蘭渝鐵路重慶北至合川渭沱段年內也將建成投用;江北機場T3A航站樓土建混凝土工程總體完成90%;嘉陵江河口68公里、烏江河口45公里三級航道整治工程進展順利,嘉陵江草街航電樞紐工程已進入庫區遷建收尾工作;主城果園港二期擴建工程進展順利;萬州新田港神華碼頭大件泊位按期開工。
同時,主城區道路建設項目施工進度良好,106個項目(涉及跨江大橋7座、穿山隧道6座、新改擴建道路443公里、立交21座)總投資規模約1067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40多億元;遠郊區縣城市道路建設項目也達到298項,總里程1246公里,目前已完工68個,全年預計完成投資139億元。還開工農村公路12700公里,完工8610公里。軌道交通計劃完成投資160億元,年內六號線五里店至茶園段、二號線延伸段新山村至魚洞段共30公里線路建成通車,全市軌道交通通車里程達到200公里。
此外,我市的十大商務集聚區預計完成投資359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372億元、開工2374萬平方米、竣工1280萬平方米。江北嘴、悅來新城和中央公園及化龍橋片區初顯形象和規模。
住房保障
我市將適度增加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給
力爭城市人均住房面積達35平方米
本報訊(記者王翔見習記者栗園園)25日,記者從市有關方面獲悉,重慶將適度增加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給,鼓勵和支持農民工家庭購買普通商品住房。
據介紹,我市的城鎮住房制度已日趨完善,僅今年,我市就將建成公租房534萬平方米、7.7萬套,改造城市棚戶區279萬平方米,極大地改善了低收入群體的居住條件。未來,我市還將進一步完善城鎮住房制度,構建政府提供基本保障、市場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健全保障性住房制度,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和物業服務水平,健全社會救助對象的住房保障制度,確保城鎮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
此外,我市將推進新一輪城市棚戶區改造,進一步改善低收入群體住房條件。同時,健全房地產市場調控長效機制,適度增加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給,鼓勵和支持農民工家庭購買普通商品住房。力爭到2020年,使全市城市人均住房面積將達到35平方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