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全民法治觀念,培養全民法治意識,形成全民守法習慣,依法治市才有深厚根基。
一個健康有序的法治社會,不僅要有健全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需要全體公民信仰、崇尚、堅守、捍衛法治。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說,“法律能見成效,全靠民眾的服從”,“邦國雖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循,仍然不能實現法治”。如果制定了大量的法律,但卻得不到有效執行,法治社會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現實中,整體上看全民法治觀念在不斷增強,但社會上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與法治相悖的現象。有人遇事不找法,而是習慣于找關系、托熟人;有人維權信訪不信法,相信“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有人認為守法成本高,覺得違法占便宜、守法吃虧;有人一方面強調要以法治思維和方式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又四處找人、害怕不找人吃虧,等等。究其深層次原因,是全社會法治意識、法治觀念不強,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圍不濃。
全市人民是依法治市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必須牢牢抓住全民守法這個基礎性工作,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民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環境,使全市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要大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不斷提高法治宣傳的針對性和時效性,讓法律知識廣泛傳播,使法律真正為人民所掌握。深入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切實解決“找律師難”、“訴訟難”、“賠償難”等問題,全面提升法律服務水平和能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要。加強法治文化建設,積極推動基層和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繁榮法治文藝創作,促進法治文化與人民群眾生活有機結合,不斷增強法治文化的滲透力和影響力,讓法律走進人民群眾心里。抓好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帶頭學習憲法法律和黨規黨紀,增強法治意識、規則意識和黨員意識,自覺遵守法律,嚴格依法辦事,發揮示范表率作用,引領帶動全民學法守法用法。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要把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結合起來,把法律的硬性規定和道德的柔性規范結合起來,既充分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引導人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實現良法和美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徒法不足以自行”。只有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觀念真正融入每個人的心靈深處,使之成為一種信仰和追求,成為一種自覺和習慣,形成人人崇法、人心思法、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圍,才能最大限度調動全市人民投身依法治市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匯聚起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