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也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一個新常態,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
重慶近年來堅定不移地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當前,全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比重更加科學合理。其中,工業由過去汽摩產業“一枝獨秀”,發展到目前電子信息、汽車、裝備、材料、化醫、能源、消費品“6+1”多業并舉,部分高端工業制造體系初具規模;服務業方面,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會展、商貿等不斷壯大,要素市場健康發展;高效農業效益顯現,現代農業取得新成績。
在此基礎上,日前召開的市委四屆六次全會提出,2015年,我市將繼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在做大總量中優化結構、加快發展中提高質量效益、協調互動中促進轉型,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不斷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實現三次產業協調發展。
1、集群支撐優勢工業持續發力
工業,尤其是制造業,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的筋骨,而我市仍處在工業化進程中,工業仍是全市經濟的主力軍。因此,市委四屆六次全會明確提出,我市將把做強做大工業作為全市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
“今年,汽車和電子信息兩大產業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將接近60%,拉動工業產值增長8個百分點以上,是全市工業名副其實的增長主引擎。”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明年,繼續發揮兩大優勢產業的活力,將為我市做強做大工業奠定堅實基礎。
“我市這兩大優勢產業的高速增長,主要得益于集群化發展和技術創新。”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外,2015年是國家實施振興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的頭一年,國家將對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產業核心競爭力給予扶持,這將為我市汽車和電子信息兩大優勢產業的持續發力再添一大紅利。
就如何保障兩大優勢產業的持續發力,我市已明確了大致的思路和方向。具體來看,在汽車產業方面,今年長安福特三工廠、上汽通用五菱等項目陸續投產,明年將加快實施現代企業、福特變速箱二期、鞍鋼企業薄板等項目,進一步提升汽車產量。
電子信息產業,則將力爭從四個方面進行優化:一要進一步爭取訂單,發揮“整機+零部件”垂直整合一體化的集聚功能;二是要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單機價格;三是推動眾多零部件企業盡快釋放產能,提高產值;四是依托龍頭企業,布局新的電子信息產業,以拉動行業產量。
2、項目帶動新興產業扮演“生力軍”
“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是形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力量;二是形成滿足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提升新要求的客觀能力;三是形成區域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發展的新優勢。”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說,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做強做大全市工業經濟的“生力軍”,也是刺激全市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活力點。
全會提出,我市將務實抓好10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的落地、開工建設、竣工投產和銷售物流等各個環節,要像發展汽車、智能終端和五大服務貿易那樣,有針對性地推動一批帶動性強的龍頭項目,一年上一個臺階。
具體來看,明年,我市力爭在集成電路、液晶面板、MDI一體化、頁巖氣、生物醫藥等五個方面實現重大突破:奧特斯集成電路基板、海力士芯片封裝投產放量,形成規模產能;京東方8.5代液晶面板、富士康高清液晶顯示模組建成投產,惠科8.5代液晶面板開工建設,產業鏈條漸次展開;MDI一體化項目竣工投產,對煤化工深加工和精細化工產業鏈條形成將奠定重要基礎;頁巖氣產量力爭在今年的基礎上增長3倍左右;生物醫藥要借助藥品定價市場化改革契機,延續今年兩成以上的增長。
而其他如物聯網、機器人、新能源及智能汽車、節能環保等方面,也要加快布局一批重大項目、實現一批投產。
此外,市委四屆六次全會還提出,明年,我市在加快發展10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同時,將堅決淘汰過剩產能,推進產業邁向中高端。對傳統工業來說,要抓住生產資料價格走低、企業經營成本下降的機遇,加快推進兼并重組、技術改造、產品結構調整、內部管理優化,幫助行業走出了困境,實現復蘇。
3、創新引領現代服務業“異軍突起”
一直以來,服務業繁榮被認為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反映,發展現代服務業可以有效地增加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擴大就業,提高消費能力和水平。
“服務業在現代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愈加凸顯,要把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市委四屆六次全會指出,我市要堅持現代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并重,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并舉,以集聚化、集群化、規模化發展為導向,著力推動傳統服務業轉型發展,并促進服務業與工農業協同發展、跨界發展和創新發展。
記者從市發改委了解到,明年,我市將著重策劃推動一批生產性服務業項目,范圍涵蓋研發創新、生產物流、金融服務、信息服務、專業服務、服務外包等領域;同時,將加強打造生活性服務業項目,范圍涵蓋城市配送、商貿、餐飲住宿、健康服務、養老服務、文化體育、社區服務等領域。
市委四屆六次全會還特別強調,當前,基于互聯網的現代服務業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世界,網絡信息服務業、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催生新的增長點。我市要適應這一發展趨勢,堅持線上線下并進、生產生活并重、現代傳統并舉,加快跨境電商、保稅展銷、跨境結算等服務貿易業放量增長,創新發展金融業,發展壯大現代流通業,推動現代服務業量有新突破、質有新提升。
此外,旅游業也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源消耗低,產業關聯度大,就業機會多,是富民產業、綠色產業和可持續產業。下一步,我市要加強旅游行業方面的整體謀劃布局、市場產品開發、品牌打造營銷等,加快把旅游業培育成我市的支柱產業。
重報圓桌會
產業結構調整離不開“務實”與“創新”
主持人:陽炆杉
嘉賓:重慶市經信委主任 郭 堅
渝中區委書記 唐英瑜
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 易小光
主持人:市委四屆六次全會提出,做強做大工業是全市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在您看來,重慶做強做大工業的關鍵又是什么呢?
郭堅:我認為,做強做大工業的關鍵之一便在“創新”二字,不僅是因為科技創新對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具有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更是因為這是重慶的短板所在。其實,無論是大力發展實體經濟,還是通過現代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淘汰落后產能,無論是夯實傳統優勢工業,還是發展戰略性新興工業,都要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和自主創新能力。在加強技術創新的同時,要引導、支持企業加強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等。
當前,我們正在實施技術改造牽引戰略,引導和支持產業集群上下游企業開展協同技術改造,提高制造業裝備的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終端產品質量,豐富終端產品種類;同時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創新平臺,集中力量攻克技術難題;此外還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提高資金產出效率。
易小光:過去我們說得比較順口的是“做大做強”,而本次全會中明確用了“做強做大”四個字,這是要求我們辯證看待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取舍問題,準確把握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之間的關系。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國內掀起一股“工業結構調整”的風潮,部分地區因盲目重復建設而導致產能過剩,最終不進反退,這是警示。因此,在我看來,做強做大工業的關鍵之一便在于“務實”,恪守新型工業化標準,并結合區域實際,將項目落到實處,積極催生產業鏈條,最終形成新的工業增長極。
主持人:市委四屆六次全會提出,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是全市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您在全市服務業發展布局方面有什么建議?
唐英瑜:今年最新數據顯示,渝中區第三產業占全區GDP比重超過96%,其中,現代服務業占比重超過六成。我認為,渝中區的現代服務業之所以能走在全市前列,其根本因素在于區域功能的適合。作為重慶母城,作為唯一全域納入都市功能核心區的區縣,渝中適合大規模布局現代服務業。這意味著,我們在進行服務業布局時,一定要參照區情實際,不能盲目。
另外,較之于工業,現代服務業作為現代生產性產業的附屬產業,對于環境的依賴性更大。而較之于傳統的土地、財稅等優惠政策,硬件設施、管理水平、產業配套和政務效率,是現代服務業企業更看重的“四大因素”,地方政府應對癥下藥,留住優質企業。
易小光:重慶正在打造長江上游商貿物流中心,其生活性服務業已具備成熟業態,所以我們應該更關注和培育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在產業轉型升級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粗略估算,目前重慶實體經濟有超過2萬億的規模,這些實體經濟背后有更大的現代物流、金融、研發、會計、法律等生產性服務市場。
要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首先必須實現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聯合互動。其次,無論是發展現代物流業、現代商務服務業,還是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科技信息服務業等,都要結合自己實體經濟優勢資源,發展相應服務產業,避免出現一哄而上的情況。最后,地方還要配套完善的人才引進體系。
2015年值得期待的工業增量
龍頭企業
加大對長安、廣達、鴻富錦、國信通等100戶重點工業企業的支持力度,助力新產品上市及市場開拓,推進骨干企業開展戰略合作,適時出臺針對性措施,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力爭2015年全市汽車產銷增長20%,筆記本電腦增長16%,打印機增長7%,手機增長22%、集成電路增長13倍,其中智能終端產量明年突破2億臺件。
重點項目
優化市區(縣)協同推動機制,堅持按月精心調度重點項目,加強服務,跟蹤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存在的資金保障、手續辦理等問題,助推產能提前釋放。確保長安福特三工廠、SK海力士一期芯片封裝、萊寶觸摸屏、維沃手機等100個重點達產項目實現產值800億元;確保京東方、巴斯夫聚氨酯、鞍鋼汽車板、神華萬州火電一體化、韓泰輪胎等130個重點投產項目實現產值500億元,投達產項目合計新增產值1300億元。
新增項目
重點推動數據硬盤、現代汽車、聚碳酸脂、熔融還原煉鐵、塑料產業基地等項目開工建設,重點推動長安魚嘴千億汽車城、北汽銀翔二期、鞍鋼/攀鋼汽車薄板、鐘表及精密計時產業基地等項目加速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