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打算
規劃發展觀光旅游農業
靠著這樣的農業模式,雙壩村在朱席武的帶領下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他向我們介紹道,全村農民收入大概一年有一個多億,約有80%的村民平均每戶存款在30萬以上,還有不少是百萬元戶。
然而種菜、賣菜還不是朱席武追求的最終目標。未來他將向種植無公害蔬菜、有機蔬菜以及打造蔬菜觀光旅游業方向發展。“我們要做的就是別人有的我們好,別人沒有的我們有。”
他認為,無論是現在的對外運輸還是將來的采摘品嘗體驗,蔬菜保鮮都是至關重要的一點。所以他準備引進發展真空器、保濕器等先進設備,打造蔬菜機動保鮮庫,能在100天內保持蔬菜的原汁原味。
而更大的一個計劃就是利用濱江路獨特的地理優勢,發展蔬菜觀光旅游業,打造一條觀光大道。其實這個項目已經有了雛形,朱書記向我們介紹到,這條大道規劃有5.6公里,總投資7千萬,分兩期完成。
市人大代表風采
她把涉農政策做成PPT進院壩演講
商報記者 羅婧
重慶商報訊元旦小長假,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是丟下工作出去游玩的好時機。但大學生村官張雪,仍然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80后女生張雪是榮昌縣仁義鎮鹿子村的一名大學生村官。在和田坎泥土打交道的過程中,她修路搞產業,成了村里的帶頭人。2012年,當選為市人大代表后,張雪找到了更大的發聲平臺,提出加強合作社規范化管理等建議,為農村發展獻計獻策,幫助更多農戶謀福利。
政府出臺惠民惠農政策,將建議落到實處,農戶們到底能享受到哪些實惠,還得用“大白話”的方式,讓其知曉。抱著這樣的想法,2013年,當選為安富街道通安村的黨總支書記后,張雪花兩三個月查閱、整理資料,將20多條惠民惠農政策收集在一起,制作為一套25頁的PPT,還取了個溫馨的名字,《做個幸福的中國人》。
“一位村民到出生、上學到工作、去世,能享受到哪些政策,都可以找到答案。”張雪說,政策涉及計生、教育、社保、民政等多個方面。有了這套PPT,扛上投影儀,走村進社時,只要在院子里掛張大白布,就能為村民們逐一講解。
由于手部有殘疾,通安村4社村民羅道春一直想吃低保。但她家修了樓房,家電齊全,兒女又在外打工,收入條件并不差。要求遭到村里拒絕,羅道春認為,這是工作人員故意刁難,想把名額留給親戚朋友。
“低保是為了保障群眾的最低生活,只要符合條件,人人都可以申請,但并不是有殘疾、生了病,算數。”在PPT中,張雪詳細講解了低保的申請條件,例如家庭收入水平等,最終得到羅道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