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體驗智慧小屋
▲大尺寸電容觸控屏,可以將電視投影到屏幕上,觸摸控制。
▲造型別致的家具
▲智能試衣鏡
▲指紋數字密碼鎖(網友供圖)
▲市民體驗智慧醫療(網友供圖)
昨日,輕軌六號線茶園段開通后,南岸區政府邀請20名網絡達人參觀體驗宜居智慧江南新城,包括交通設施、公園等,其中物聯網智慧社區最受歡迎,眾多高科技手段為生活帶來的便利讓大家震撼不已。
小屋里有大智慧
“洗手間透明玻璃居然可以自動變磨砂,好神奇。”在一間叫做智慧之家的小屋內,網友小丸子薛剛邁進洗手間,原本透亮的玻璃墻瞬間變成磨砂狀態。“我以為這是孫悟空變的也。”小丸子薛說。
網友在一個平板電腦造型的遙控器按下“打開窗簾”鍵,5米外的窗簾迅速向兩側分開;按下“打開空調”鍵,室內空調隨即開始運行……這個遙控器可以遙控室內眾多設施。
“這個顯示屏就是室內控制終端,只要安裝了智能設備的電器,就算業主在千里之外,都可以控制這些設備。”幸福時光里弱電工程師黃春印介紹,這個控制終端上有可視對講、智能家居、安防報警、慧居云、社區服務5項內容。
家里也可以體檢
智慧小屋里,在攜康驛站檢測儀前,網友黑人大樹君在測量血壓、心率、體溫等指標后,點擊檢測儀屏幕上的一鍵發送,檢測數據立刻通過平臺傳到智慧社區服務平臺。
“社區醫院的醫生根據個人數據變化檢查身體狀況,假如身體有異常,醫生會通過短信告知你,該服藥就服藥,該住院就住院。”黃春印說。
黃春印稱,這種類似的智慧醫療系統將會讓社區老人獲益匪淺,“免除醫院排隊掛號之苦,也讓子女更安心地上班工作。”
幫你帶小孩防小偷
重慶晚報記者看到,物聯網社區服務項目既有送水、磨刀,也有健身、看電影,甚至報警捉賊,“業主足不出戶,生活所需就可基本得到滿足。”黃春印說。
“我們還能幫你照顧孩子。”黃春印說,家長帶小孩時,假如發現小孩不見了,可立即通過社區智能終端,調用小區內的所有攝像頭,查找小孩去向。
“X棟29-7有小偷進入!”隨著一陣報警聲響起,小區保安立即行動。小區監控攝像頭轉動起來,監控室實時緊盯監控畫面,巡邏隊員跑向報警樓層,讓小偷無處可逃。這是社區智能安防設備的模擬演練,演示的是業主外出游玩時,家中遭到盜竊,智能安防設備所起的作用。
各種充滿科技感的未來居住生活模式,讓眾多網友有種生活在科幻片里的感覺。“就是一個未來世界的生活方式,以后咱就可以生活在科幻片里了!”網友說。
社區智能系統造價
約1700萬元
據了解,這個小區里的智能物聯網社區系統造價約1700萬元。黃春印告訴重慶晚報記者:“目前也有一些公司安裝單個的智能平臺,那種屬于物聯網社區的1個點。打個比方,我們是集團軍作戰,那種屬于單兵作戰,我們整體服務質量上更有保障,可靠性更高。”
“小區安裝大型終端平臺后,業主再選擇性地安裝智能家居,費用不是很貴。只要家中保持網絡暢通,若想單獨控制空調,600元左右就能實現;若要紅外探測器智能安防設備,也只要幾百元錢;開關窗戶、窗簾等,因涉及到軌道改裝,價格需要1000多元。手機下載控制軟件或網絡控制均免費。”黃春印稱,目前最花錢的地方主要是社區總智能終端平臺,投入大約1700萬元。
南岸在建智慧社區
已達19個
據悉,智慧城市涵蓋智能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區等十大項目。
2012年,南岸區獲住建部批準,成為首批90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城市,幸福時光里、金隅大成時代都匯、融創玖璽臺、錦江華府等19個智慧社區建設全面啟動。
南岸區政府給予建設智能社區的樓盤開發商每戶200元補貼。幸福時光里小區作為重慶首個智慧社區示范樣板,已開始交房入住。目前,該小區套內每平方米價格6000多元。此外,其他小區的智慧升級也在進行中。
獨戶也可實現智能生活
自費50000元
如果業主所住小區沒有物聯網社區系統,又想感受高科技智能家居生活,這該如何是好?從事智能家居安裝的重慶格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范志穎表示,這可以實現。
“單獨選擇控制空調、電視、風扇等,花費在2000元到3000元左右;單獨報警系統也是二三千元錢。遠程遙控電器、自動開關門窗、自動報警等所有項目,花費約四五萬元。手機APP軟件在安卓、蘋果、Windows操作系統上都可使用。”
范志穎表示,他們會及時更新智能系統,應該不會出現業主操作失靈的情況。
物聯網社區是什么
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就是將以前獨立的設備、系統連接起來,使互相之間功能、信息共享,并賦予其智慧的功能應用。
以幸福時光里智慧小區為例,小區引入物聯網技術,將小區家庭、業主手機與小區門禁、監控、安防、醫療等系統進行整合,打造智慧小區綜合服務管理平臺,融合社區配套商業服務、社區物業服務、社區周邊商圈,并外接政府電子政務系統、110、119報警平臺、醫療、教育平臺,組成一個為業主服務的大數據平臺網絡。
這種居住模式將向社區居民提供政務平臺、社區醫療、遠程醫療、智能物業、養老服務、智能家居、平安社區、生活服務8大功能服務。
■重慶晚報記者 代茂增 首席記者 冉文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