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希望看到更多本土文化
業內人士:磁器口需要亮起來
記者隨機對一些填寫問卷的游客進行了采訪。
黃先生(38歲,江蘇鎮江人):我和妻子是第一次來磁器口,跟江南一些古鎮比,建筑物基本保持了原貌。游人較多,商業氣息太濃,很多商品跟其他古鎮大同小異,想看到一些真正反映重慶本土文化的內容。
張武軍(男,58歲,陜西西安人):我定居重慶,每年春節回老家,北方過年味道更濃一些。磁器口吧,到了晚上就沒人玩了,游人都跑南濱路去了。作為千年古鎮,得增加點傳統文化的東西,比如燈會啊、夜市啥的。
徐朝暉(男,35歲,浙江人,私企老總):這次來重慶旅游,網上搜到磁器口比較有名,昨晚跑來想泡吧玩玩,結果9點多吃完晚飯,來這一看沒多少人了,我們就到解放碑玩去了。我覺得可以增加點小酒吧,活躍一下晚上的古鎮氛圍。
李琳鈴(女,19歲,四川成都人,大學生):我是第一次來磁器口,成都也有古鎮、古街建筑,兩地相比各有千秋,感覺寬窄巷子更時尚一些。
李帥(男,28歲,沙坪壩人,企業文員):雖然住在沙區,但平時很少來,節假日這里就是兩個字———人多,應該多增加一些反映傳統文化的活動。
茍月(女,彭水人,四川美術學院大二學生):喜歡這里的雞雜,喜歡在書吧、音樂吧、水吧發呆,想逛夜市但這里沒有。
業內人士:磁器口需要亮起來
“獨特的地理位置、厚重的文化底蘊,勤勞的商家加上政府部門努力,磁器口有可能成為第二個麗江。”重慶文化名人、退休媒體人、民間公認的“重慶通”肖能鑄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肖能鑄稱,磁器口自開街以來,曾舉辦過大大小小各種節日,遺憾的是,一些節日沒有很好切合本地民風民俗,導致傳承性不強,“比如磁器口‘壩壩茶’特別多,可不可以在此基礎上舉辦斗茶比賽?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磁器口江邊經常有龍舟賽,現在等嘉陵江水勢平穩的時候,也可以嘗試。”
“人們旅游,欣賞的就是當地民風民俗,我們不用刻意去模仿其他古鎮經營內容,只需扎根巴渝文化,在美食、川劇、茶文化上下功夫。同時兼顧年輕人需求,集思廣益發展夜市經濟,爭取打造出磁器口的夜生活。”肖能鑄說,有時會在晚上去磁器口轉一下,看到有些咖啡吧、音樂吧老板為了一個客人,而堅守到晚上11點打烊,十分感動,“書吧、咖啡吧、音樂吧增多了,年輕人越來越多集中到磁器口,憑著商家這股子堅守精神,我相信磁器口會成為國內第二個麗江。”
“磁器口應該要亮起來,才能彰顯它的古鎮魅力,創造古鎮新的經濟增長點。”重慶知名廣告人、《失蹤的上清寺》作者羅渝說,這個“亮”,包括衛生跟照明。
因工作需要,羅渝經常去國內眾多古鎮古街,相比云南大理、麗江,浙江烏鎮,成都錦里、寬窄巷子等地,他覺得磁器口古鎮目前衛生狀況壓力較大,作為一張城市名片,還需加強管理。此外,每到夜間,很多商家早早打烊,街面路燈稀少,與國內其他古鎮燈火通明現象形成鮮明對比,“磁器口白天不懂夜的黑,你想,游客們晚飯后來逛古鎮,在這黑漆漆的夜里,誰還有心思玩。”
古鎮管委會:春節推出通宵夜市
“我們正在籌劃搞一次小規模的通宵夜市。”昨日下午,記者從磁器口古鎮管委會工作人員康富強處了解到一信息。
康富強表示,此前古鎮百余名商家曾建議管委會舉辦一屆花燈節,借此嘗試打造古鎮夜市。管委會研究后,決定今年春節嘗試在古鎮橫街打造一條通宵夜市。
“建議很靠譜,但安全要保障。古鎮街面狹窄,受條件限制,很多大型活動沒法開展,但游客及商家的呼聲我們肯定會考慮。”康富強說,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古鎮管委會嘗試打造燈光夜市,“商家可以集思廣益,掛出有個性、特色鮮明的花燈,烘托節日氣氛。通宵營業,市民晚上來了磁器口可以吃小吃、喝咖啡、聽音樂,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重慶晚報首席記者 冉文 記者 代茂增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