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市委書記孫政才在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調研。
記者 巨建兵 攝
本報訊 (記者 李鵬楊帆)1月13日,市委書記孫政才在我市農業科研單位調研時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把農業科技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需求導向,強化市場驅動,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注入強勁動力,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在重慶農業科學院、重慶現代農業高科技園區、國家柑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淡水魚類資源與生殖發育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孫政才深入溫室大棚、研發實驗室、繁殖培育室、示范基地等,與農業科技工作者交流,詳細了解農業科技應用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及推廣應用、科研經費投入及使用、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引進等情況,希望全市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農民家”,真正潛下心來、沉下身去,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在加強農業科研上有新突破,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上有新突破,在服務“三農”中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
孫政才在調研中說,去年以來,全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農業農村發展保持良好勢頭,主要農作物穩產增產,特色產業全面發展,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村民生持續改善。但也要看到,當前農業農村正在經歷深刻變化,我市農業發展方式仍較為粗放,科技支撐能力還不夠強,農業農村經濟長期穩定發展任務仍較為艱巨。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新矛盾、新問題、新挑戰,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農產品長期有效供給、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根本出路在科技。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質量和效益,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高效利用資源,有利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增加農民收入,有利于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促進持續發展,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根本動力。
孫政才強調,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必須準確把握農業自身規律和產業特點,找準工作著力點,強化體制機制創新。要堅持需求導向,圍繞我市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抓住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努力在農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效益農業技術創新和農產品安全生產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要強化市場驅動,加強市場模式、商業模式創新,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有效“嫁接”、相互促進。要充分發揮信息化的關鍵作用,推動農業現代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強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創新應用,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要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改進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方式,加強資源整合和統籌,建立協同創新機制,形成有利于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的制度環境。要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完善農業科技推廣模式,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參與農技推廣、在基層創新創業。進一步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強化基層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有效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要依托重大科研項目、重點學科和重點科研基地,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和引進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鼓勵引導農業科研人員深入生產一線開展研究,更好地服務“三農”工作。
市委副書記、市長黃奇帆,市領導張國清、張鳴一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