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國際新能源產業博覽會入廈 “神奇”技術將亮相
石頭能造紙 甘蔗可煉油
用石頭粉生產包裝紙(板),用甘蔗渣纖維生產生物燃料等,一系列看似“不可能”的新能源技術,將一一在廈“比武”。
2月7日,福建省外經貿廳、省經貿委等在廈門宣布,“海西國際新能源產業博覽會”將落戶廈門,首屆博覽會暨高峰論壇將于今年3月15日—17日,在廈門會展中心舉辦。
600余家企業確認參會
據悉,除了新能源技術將在廈門集中 “比拼”外,這一博覽會的展品包括LED、光伏、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建筑節能新材料等,并以完成或即將完成終試的新能源項目為招商引資重點;同時,還將舉辦新能源高峰論壇、人才招聘、項目對接會等多場配套活動。
新能源,新展會,組展卻受到了“熱捧”。組委會方面透露,原先預期此次博覽會有望集聚300家新能源企業參會,但組展工作遠超乎預期,包括香港宏基集團、一汽豐田、寶龍工業等600余家企業已確認蒞廈參會,江蘇、甘肅、廣東等省、市、地區的相關機構也將組團參會。
“這一方面反映了新能源‘熱’,另一方面,也說明本土的新能源企業,在抱團發展上的迫切性。”省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秘書長徐希真如此分析。他表示,省政府出臺《福建省新能源產業振興實施方案》,將新能源產業列入該省重點調整和振興的產業之一,推出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目前,福建省新能源產業總體規模保持在全國前列,全省新能源產業年產值已超300億元。
泉州商會抱團掘金
據悉,除了意在展示最新的能源技術外,組委會已經邀請了節能環保大戶、耗能用戶、市政建設等單位參會,為福建的新能源企業共同尋求整合突破發展之道。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新能源的“挖掘大軍”,在廈的泉州商會將首先尋求整合。該商會的相關負責人稱,此次不僅將組織超過兩百家企業參展,其將借此契機,通過成立泉商(廈門)股份有限公司,募集20億元專項資金,投入正在立項的“閩南新興產業研究院”的運作與開發。
該研究院擬落戶廈門科技創新園,目標是打造成廈漳泉民營科技總部集中區,而新能源無疑是其未來的一大無形“金礦”。
特寫
廈大能源研究院將亮出“看家寶貝”
在2月7日的發布會現場,廈門大學能源研究院院長李寧教授的出現,格外引人關注。
他手中有“寶貝”。這位被廈門大學從美國挖回來的專家,是國際上核能領域杰出的工程專家,他一手帶起來的廈大能源研究院,已是國內有影響力的新能源研究機構。此次博覽會,將為該機構專門舉辦一次對接會,讓技術與資金成功對接。
“我們的很多技術,已經完成了終試,已具備產業化能力。”李寧教授舉例,用甘蔗廢渣的纖維來生產液體燃料的技術,已成功進行試驗;電動汽車等倚重的鋰電池技術,在廈門大學也有新發現、新突破。
此外,由于這也是能源研究院的第一次全面亮相,譬如核電技術、光伏發電等“看家寶貝”,也都將在博覽會上進行展示。李寧教授表示,希望一些實力企業加盟對接,共同推向市場。
來源:東南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