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速遞上市過初審 專家:郵儲行急需資金注入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就將走滿5年歷程。這家國內營業網點最多的銀行,終于到了股改的時間窗口,踏出其商業化最實質性的一步。隨著旗下中國郵政速遞公司A股上市申請已經通過證監會初審,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此番祭出郵儲銀行股改,進軍資本市場是題中之義。而在大行盤踞、中小銀行紛爭的國內銀行業格局中,作為國內第六大商業銀行,郵儲銀行脫胎換骨后將以怎樣的姿態和定位躋身?
網點多是郵儲銀行的最大特點。郵儲銀行自1986年恢復開辦以來,現已建成覆蓋全國城鄉網點面最廣、交易額最多的個人金融服務網絡,擁有儲蓄營業網點3.6萬個,匯兌營業網點4.5萬個,國際匯款營業網點2萬個。郵儲銀行的公司貸款業務準入近幾年獲批,使其增速明顯提升。
郵儲銀行從成立開始,便堅稱“服務城鄉、服務社區、支持‘三農’”的零售銀行定位,重視服務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其副行長呂家進在去年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稱這是郵儲銀行的生存之道和發展之道。郵儲銀行也被業界認為是“中國的富國銀行”。
富國銀行創立于1852年,是美國第五大銀行,是一家提供全能服務的銀行,在為農業相關客戶和小額貸款客戶提供服務方面,特點突出。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郵儲銀行的這種獨特定位應該堅持下去。
郭田勇:郵儲銀行很大一個特點是點多面廣,營業網點非常多,服務的面比較廣。這的確是為他服務中小企業包括小微客戶,包括為居民提供各種服務形成了非常大的便利。因為郵儲銀行的網點基本能到縣以下到鄉一級,為服務縣域地區的一些小微客戶形成了很好的觸角。所以當初國家之所以把郵政儲蓄這塊業務單獨拉出來成立一家銀行,初衷也就是希望能夠發揮點多面廣的優勢,真正為基層的中小企業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
不過,存貸比小,盈利前景廣闊是郵儲銀行的另一大特點。2011年信貸緊縮形勢下,其他銀行普遍流動性緊張,為避免存貸比逼近75%紅線而為拉存款焦頭爛額,而存貸比不到20%的郵儲銀行相比之下“放貸空間很大”,頗具發展潛力。申銀萬國市場部研究總監桂浩明說,這一點對于郵儲銀行來說是一大優勢,但是如何利用好這一優勢,是郵儲銀行未來發展的一大關鍵因素。
桂浩明:因為以前郵儲銀行只是吸收存款,然后把錢以公用存款的形式放到工農中建這些大行中吸取利差,實際上是作為大行的下屬息儲機構存在的。前幾年,郵儲銀行只是郵政儲蓄的范疇,郵儲銀行正式成立以后開始建立自己的放貸隊伍,但是因為放貸本身技術含量各方面都有要積累的過程,所以主要資金還是通過轉存的形式來存在的,這是它的特點。這個特點短期內造成了目前存款余額比較大這樣的狀況。這種狀況今后會不會改變,或者怎樣改變,它的盈利模式在哪里,現在來看都不好說。
當然,郵儲銀行也有自己的短板,就是它的資本充足率。2010年末,郵儲銀行資本充足率8.37%,對于銀監會資本充足率10.5%和核心資本充足率8%的要求還未達標。假如新資本協議在2012年落地,二者的計算標準更加嚴苛。盡管郵儲銀行的娘家中郵集團多次充實其資本金,但是對于郵儲銀行來說,依舊是杯水車薪。郭田勇認為,郵儲銀行急需資本金充實,上市就是一個最好的渠道。
郭田勇:從目前來看,郵儲銀行盡管存貸比比較低,但是由于它的資本約束并不意味著它能夠馬上通過放貸的方式來提高存貸比。我們經常用“小馬拉大車”形容郵儲銀行,相對資產規模來看郵儲銀行的資本金的確是比較小的,這當然跟郵儲銀行從設立的時候是一家獨資性的銀行,并沒有其它的外部資本注入是有關的。未來如果有效地服務好中小企業等客戶,包括未來要提高存貸比水平,郵儲銀行恐怕還是要有吸引資本注入的渠道。
而據消息人士透露,已經有不少戰略投資者慕名而來,對郵儲銀行最有興趣的外資是摩根大通,其已向郵政集團表達了戰略入股郵儲銀行的強烈意愿。但也有消息指出,引進外資或許不會是對戰略投資者的首選,相反,國內大型機構或許更有可能入郵政集團法眼。不過在桂浩明看來,只要能滿足以下三點,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戰略投資者都行。
桂浩明:早期的股改沒有完成的情況下要引進戰略投資者,得有三方面因素:第一個公司本身有上市的愿望;第二個是基本符合上市條件;第三個是證監會或者通過其它方面的任務核準的過程當中能夠接受它,覺得這個上市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別的就沒必要再去猜想這是怎么樣怎么樣的事情。
來源:中廣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