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塢村:鼓足干勁實現小康藍圖
“十八大報告提出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振奮人心!我們官塢村要再接再厲,使各項事業發展再上新臺階!”10日,面對著蔚藍色的大海,全國勞動模范、連江縣筱埕鎮官塢村黨支部書記林哲龍豪情滿懷。
官塢村地處連江縣黃岐半島西南部,與馬祖列島一水之隔,是典型的純漁業村。1980年,在時任民兵營長林哲龍的帶領下,官塢村率先在村前海域引進海帶養殖獲得成功,由此走上開發海洋致富的道路。到2011年,全村社會總產值3.6億元,60%的農戶家庭年收入10萬元以上,官塢村成為全國小康建設明星村。
官塢村奔小康邁出的每一步,致富領路人林哲龍都歷歷可數。
依靠科技力量,延伸海帶產業鏈,是官塢村的一大致富法寶。1997年,東南沿海發生罕見的暖冬氣候,全村剛下種的2000多畝海帶出現嚴重的死苗爛苗。村兩委果斷決定,由村集體補貼16萬元,包飛機從山東緊急空運大批海帶苗,供應群眾及時補種,才使當年海帶奇跡般取得豐收。這次事件也令村兩委鄭重提出實施科技興海計劃。現在,該村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海帶育苗基地,還引進新技術發展海帶精深加工,開發了海帶結、海帶面、海帶卷、海帶飲料等系列產品,海帶附加值增加3至5倍。
創新經營體制,實現一體化經營,是又一法寶。隨著水產養殖生產規模日益擴大,傳統生產規模不足、衛生差、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日益突出。為此,官塢村探索適合漁區生產發展的經營管理體制,大膽實行“公司+漁戶”的組織形式。1995年,以村委名義創辦了官塢海洋開發公司,目前全村已有60%的農戶成為股東,推動了產業化發展,加快了致富的步伐。
細數官塢村30年來的變遷,林哲龍感慨萬千:“村里這些年的發展,無一不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生動實踐。如今,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我們的工作再次指明了方向?!?/p>
近年來,村集體興建碼頭、避風港等漁業基礎設施,建設水、路、電、通訊等基礎設施,改變了漁村水貴如油的歷史;全村主干道100%實現水泥化;新建省級示范性敬老院、農民公寓和臨海公園。同時,官塢先富起來的黨員與特困戶、貧困戶結成“一幫一”對子,開展脫困致富攻堅戰,共同奔小康。
實習編輯:范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