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海關破獲電子產品特大走私案 案值2.99億元
福州海關在今年開展的“國門之盾”大規模查緝行動中,一舉破獲一個案值2.99億元的電子產品特大走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3名。近日,該案已移交福州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空運低價商品露出破綻
2011年12月,福州海關緝私局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一個犯罪團伙從長樂機場走私電子產品入境。舉報人所提及的“犯罪團伙”對緝私警察來說并不陌生,就在一個月前,他們申報進口的“印刷電路板”被查出實際為“手機主板”,被該局立案調查。該公司解釋為香港發貨方不小心發錯了貨,而這次“不小心發錯貨”產生了13萬余元漏繳稅款。
根據舉報人提供的信息,緝私警察從歷史單證上調取了涉案公司——中國電子進出口福建公司于2011年從長樂國際機場申報入境的88票貨物的報關單證,報關單顯示申報貨物均為印刷電路板、手機液晶屏等電子產品。
緝私警察分析認為,印刷電路板這種低價值的商品只有生產型企業趕制商品急用時才會選擇成本高昂的空運方式進口,而該公司2011年期間頻繁從機場進口的很可能根本就不是印刷電路板,而是其他價值更高的商品。于是,該局派出一路警力前往深圳對這條線索展開秘密調查。
走私分子偽造公司印章
同時,該公司在接受行政案件調查過程中也暴露出諸多問題。調查伊始,業務員林晶向緝私警察提供了發貨方中國電子公司證明文書,經驗豐富的緝私警察比對了報關單上的該公司印章,發現證明文書上的那個印章明顯是后來偽造的。
順藤摸瓜,緝私警察驚訝地發現,業務員林晶其實與中國電子公司沒有任何關系,中國電子公司只是將公司印章租借給深圳正通輝有限公司報關進口。案發后,中國電子公司為了不受到牽連收回印章的使用權。
幾天后,一個自稱是收貨單位深圳市正通輝有限公司的經理宋海東,來到緝私部門要求辦理案件相關手續。辦案人員與深圳調查組取得聯系后發現,深圳正通輝有限公司只是一個空殼,早已停止正常運作。
同時,駐扎深圳的一路警力對該團伙于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進口的70余票貨物的詳細情況開展了一次國際協查,取得了新的突破。該團伙的進口貨物從香港發往福州必然產生兩次出入境記錄,一次是在香港的出境記錄,一次是在福州的入境記錄。但比對同一批貨物的兩個出入境記錄,緝私警察發現,從香港出境時的品名和價格與從福州入境時完全不同。該團伙存在低報價格、偽報品名的重大犯罪嫌疑,走私貨值可能超過人民幣2億元。
走私集團主謀浮出水面
經過一個月的日夜排查,緝私警察發現林晶、宋海東等都在一家“包通關”公司上班,而該公司則是幕后主謀嚴某、武某、施某等經營的多家“包通關”公司中的一家。
緝私警察逐漸摸清了一個“香港購貨—各種渠道走私—境內發貨”的走私集團。該集團涉及的5個團伙浮出水面,運作流程為:嚴某、武某、施某為首的團伙在內地招攬生意,根據訂單在香港組織貨源,一部分貨源經由嚴某等以“水客走私”、“偽報品名、低報價格”等方式走私入境,其余則轉包給多個別的“包通關”團伙代理,貨物被化整為零走私入境后又回到嚴某等團伙手里,嚴某等理貨后根據訂單分發給全國各地收貨人。
鑒于案情重大,今年2月底,福州海關緝私局對該案秘密立案,根據已掌握的分布于福州、深圳、廣州、香港等地的1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以及7處重點場所,制定了周密的抓捕取證計劃。
走私鏈的核心人物王某、吳某長期在香港居住,入境時間也很少重合。時值清明節前夕,專案組分析,兩人隨時都有可能入境,就派出一路警力提前預伏在深圳等待。3月30日12時,王某出現在羅湖口岸,4個小時之后,吳某也到達了深圳。50余名緝私警察在數小時內集結到位,分為10個行動小組在廣州、深圳、福州三地同時開展抓捕查緝行動,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14名,查扣走私進口集成塊68632個、手機主板6210個、電子元器件15600個、電路板2000塊,查封銀行賬戶138.93萬元,獲取該團伙大量走私證據。
經查明,該案案值約2.99億元,偷逃稅款3770余萬元。經查明,該團伙還涉嫌通過假出口虛開增值稅發票5000萬元,涉嫌騙取出口退稅3000萬元。該案先后共抓獲犯罪嫌疑人2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