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成功試點地震預警 計劃5年建成全國預報系統
試運行平穩可靠,無一起漏報錯報
2010年3月7日,地震預警項目在福建省正式啟動,依托福建省現有地震監測臺網,開展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關鍵技術及實用化技術研究,研發地震預警及儀器烈度速報軟件,建設地震預警系統和地震烈度速報系統并實現在線實驗運行和示范運行。
目前,福建數字地震臺網臺站總數已達到125個,臺間距平均達到31公里,所有觀測數據均通過電信穿線實時傳輸至位于福州的福建臺網中心,通信延遲小于1.3秒。
2012年9月,福建省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系統在福建地震臺網試運行。
“試運行期間,系統運行平穩可靠,已成功對福建長樂海域3.3級、福建仙游2.5級等一系列地震進行預警,沒有一起漏報錯報。”福建省地震局檢測中心總工程師廖詩榮說,2012年12月19日發生在臺灣花蓮附近海域的地震,系統在震后十幾秒即處理完信息,理論上為福建沿海地區贏得40秒以上的預警時間,“出于安全考慮,試運行期間我們沒有對公眾發布預警信息。”
計劃5年覆蓋全國,應用仍需3至4年
據介紹,目前,中國地震局“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已經進入發改委立項程序,計劃投入20億元,用5年時間建設覆蓋全國的由5000多個臺站組成的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
盡管科研有所進展,地震預警要真正實際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廖詩榮說,目前我國在技術上已接近國際領先水平,但在法律保障、公眾認知等社會管理層面仍然是起步狀態。
據了解,目前我國還沒有法律對地震預警作出規定。“預警信息具有高度的社會敏感性,處理不當極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黃宏生說,“地震預警系統涉及復雜的技術環節,又要有高度的快捷性、準確性和穩定性,應加大預警科普宣傳,讓公眾科學應用預警信息,才不會讓救人的信息變成害人的信息。”
據介紹,日本在2003年就建設了地震預警系統,在試運行多年后,才于2007年正式運行。“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地震預警系統正式運行還至少需要3至4年時間。”黃宏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