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關注食品安全問題 建議大幅提高罰款
委員聲音
加大處罰力度罰款提高九倍
“加大處罰力度,加大整改力度,發現生產不合規食品的企業嚴肅處理。”黃維禮說,有些食品安全問題原來就處罰3000,現在處罰3萬,將不符合生產條件的企業拒之門外,清退出市場。2012年,我省不予行政許可企業達598家,注銷、吊銷、撤銷企業證書610本,規范了生產源頭。此外,對于獲證企業定期巡查、檢查,對一些風險隱患比較大的企業加大檢查頻次,對檢查發現問題的企業責令整改到位,嚴格依法查處企業違法、違規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莆田秀嶼區岐厝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曾云英則建議,國家要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法制體系,對食品安全違法個人、企業要重罰,“讓違法者付出沉重代價,這樣才能起到震懾作用,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監管地方政府第一責任人
采訪中,多位委員提到,要加強企業引導和培訓,增強企業的安全生產意識和責任。此外,要加大經費投入,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標準建設。
“要理清政企權責,在監管方面,要建立國家、省、地市三級監管互動機制。”王晶說道。
而在強化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上,黃維禮告訴記者,目前我省明確把地方政府作為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讓地方政府加強監管。
搭建信息平臺建立信用檔案
“搭建食品安全信息平臺,讓老百姓餐桌的食品信息透明化。”王晶認為,應建立食品安全企業信用檔案,推進食品完全信息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實現各食品安全監管單位與金融、證券等部門共享信息,對違法違規企業和個人實行聯合懲戒,進一步提高監管和服務水平。
王晶說道,傳統的模式、監管手段進行食品安全監管存在一些不足。她建議,用科技手段治理餐桌污染,加強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用物聯網技術建立食品溯源體系,從源頭進行管理。此外,王晶認為,食品安全的建設不僅僅要監管,還要建立食品產業規劃,通過整個產業的優化升級,提高食品安全。
實習編輯:于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