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多家商場鞋服促銷狼煙四起 標價399元只賣99元
吊牌價為商家自主定價
高昂的標牌價在較低折扣之下,脫下了高大上的外衣,顯示出較為平民的價格,讓消費者對產品趨之若鶩,似乎不趕緊下手,就趕不上便宜的“末班車”。與此同時,仔細想來,吊牌上所標注的價格所來何處?較低折扣的原因果真是如商家所給出的解釋嗎?一件商品的價格是如何給出的?
熟悉鞋服行業的業內人士池先生告訴記者,商場的吊牌價往往遠遠高于實際銷售的價格,且只是一個參考價,這中間會經過廠家,代理商、批發商等環節,經過層層加價后到達零售終端,由于每一環節基本上都是以2折左右流向下一個環節,因此,到達零售終端,即使以吊牌價5折的價格出售,其中的利潤也是可觀的。
“價格都是商家自己定的,吊牌也是自己訂制,然后掛上去的。”經營一家服裝店的王女士透露,這更多是商家促銷的手段,主要是為了吸引消費者眼球。有些商家會將吊牌價上標注價格部分撕去,再粘貼新的價格,最后以較低的折扣出售,給消費者造成撿到“便宜”的假象。
記者在淘寶網搜索欄上輸入“吊牌定做”,頁面顯示共100頁,記者隨機點開一家店,按照不同材質、設計等每張價格在0.09元至0.15元之間,這家店的月銷量在7318件。據了解,買家只要將廠名廠址、產品名稱、價格等信息傳給賣家,賣家便能夠按照要求制作。
吊牌價并不等于原價
“鞋服行業實行的是市場調節價,也就是價格的制定按產品供需、運營成本、利潤因素來決定,而不是政府指導價。”市物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只要產品明碼標價、不存在欺詐行為,物價部門就不會介入其中。
根據GB5296.4-1998國家標準對紡織品和服裝要求,吊牌必須包括以下內容:廠名廠址、產品名稱、規格型號、纖維成分、洗滌方法、采用執行標準、產品等級、檢驗合格證明(自檢)。
同時根據國家發改委《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指出,“原價”是指經營者在本次降價前七日內在本交易票據的最低交易價格,否則就屬于價格欺詐行為。
“也就是說,在一件產品實行促銷時,必須是在原價基礎上所打出的折扣。”市物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比如,一件衣服在打折前的最低價格100元,想以80元售出,為了顯示更低的折扣,商家將吊牌價更改為160元,然后打出5折的促銷價,便形成價格欺詐。“因此吊牌價并不等于原價。”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要注意保留票據,遇到價格欺詐行為,可以向物價、工商部門投訴。”一家企業的法律顧問蘇先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