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建筑高度要分區控制 小高層建筑高度不超50米
東南網10月30日訊(導報記者 吳林增)昨日,廈門市規劃委員會總規劃師任國巖做客市政府網,談廈門市“山水格局”。
根據《山水格局概念規劃》,建筑高度須分區控制。目前,已經初步提出建筑高度的引導要求,小高層建筑高度控制在50米以下。
此外,未來高崎中心區、內垵中心區與兩岸金融中心區將共同形成“廈門新世紀海上城市客廳”。
生態景觀區建筑最高12米
任國巖說,山環水抱、溪灣縱橫、藏風納氣的地形格局特質,造就廈門山、海、城間豐富的空間交融變化與生態的多元性。
為確保山海綠意能在城市中處處顯露的角度,《美麗廈門山水格局概念規劃》提出城市總體建筑高度與天際線的控制形態,突出山海城交融的城市特色。
根據《山水格局概念規劃》,結合廈門的實際情況,規劃部門對廈門市域范圍內規劃城市建設用地的高度正在進行規劃研究,已經初步提出建筑高度的引導要求。
生態景觀敏感區與田園生態保育區以低層建筑為主,建筑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
規劃工業集中區、教科研或生態景觀次要敏感區以多層建筑為主,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
臨近城市中心區周邊用地以小高層建筑為主,建筑高度控制在50米以下;
城市中心區以高層建筑為主,建筑高度根據城市設計和具體方案進行引導,以集約利用土地塑造城市中心區的建筑風貌。
打造廈門“海上城市客廳”
她說,《規劃》明確了城市必須保護保育的生態區域,即綠色基礎系統,包括:山體、林地、溪流、濕地、水庫等須被嚴格控管保護的限制建設區域。
適當發展的特色生態農業區,城市建設的市政綠廊、城市公園等綠化景觀區,以及不同形式的濱海岸線等。
同時,她建議利用未來高崎機場的遷移,重塑城市空間格局。依托同安云頂山、小金門紅山形成新地理軸線,結合大帽山、云頂巖、太平山、香山等副軸線,共同定穴,界定出未來島內與東部市級中心的區位。
未來高崎中心區、內垵中心區與兩岸金融中心區將共同形成“廈門新世紀海上城市客廳”。
保護具有景觀與豐富生態或文化價值的海上島嶼節點,以具地標性的建筑物強化濱海節點;結合地區特色發展兼具有重要山水景觀與人文價值的歷史、文化街區或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