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仍然不少
即便有關部門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中國食品安全仍顯基礎薄弱,特別是一些危害嚴重、影響惡劣的重大事故的發生,令公眾對食品安全不夠信任。
前述食安辦領導表示:“廣大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不是一個過分的要求,而是說明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后,特別是在基本解決群眾溫飽問題的情況下,群眾對生活有了新的期待,更高的要求?!?/p>
在他看來,違法違規使用添加物是當前影響食品安全的突出矛盾,是食品安全惡性事故常發、多發的領域。
他解釋說,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加工食品消費的比重越來越高,生產的規模越來越大,流通領域越來越寬,一旦出了質量問題,就容易形成跨地區、跨群體的系統性食品安全事件。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饅頭等都是典型的非法添加案件,近年來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也大多與此有關。
這位領導指出,當前食品安全形勢嚴峻,主要是監管和深層次兩個方面的原因。
從監管方面著眼,監管體制還不完善,監管能力比較薄弱,打擊懲處和責任追究不到位,食品安全工作還缺乏社會合力。
從深層次原因來看,主要是產業素質總體偏低,增長方式落后,小、散、亂問題突出;此外,投入嚴重不足,與食品產業發展的現狀不匹配;企業管理能力偏弱,安全基礎不牢。
中國內地的食品工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種植、養殖環節也是小、散問題突出。全國13億多人口每天消耗約200萬噸糧食、蔬菜、肉類等食品,共有食品生產企業40多萬家、食品經營主體323萬家、餐飲單位210萬家、農牧漁民2億多戶,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更是數量巨大。
以生豬養殖為例橫向比較,美國養豬戶數僅有7萬,中國則有6700多萬;美國養殖規模在500頭以上養殖戶提供的生豬出欄量占全國的96.6%,中國養殖規模在500頭以上養殖戶提供的生豬出欄量僅占全國的31.5%;美國4家大型肉類企業所占市場份額超過90%,中國排名在前10位的企業所占份額不到10%?!吧a經營者規模偏小、數量龐大、高度分散,給食品生產質量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監管帶來了很大困難?!笔嘲厕k領導說。
前述農業部有關領導亦稱,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之所以難,難就難在與世界上任何國家比,我們面對的經營主體面廣量大、小而分散。他斷言:“不改變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低,生產經營方式落后的狀況,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就很難從根本上解決。”
而在中國食品消費總量和種類都迅速增長的同時,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法規標準、風險監測、人才隊伍、技術裝備以及企業投入、管理能力等方面,都還存在薄弱環節。
研討班學員、寧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史小華說,近年來,寧波市委市政府明確,自2009年開始,全市食品抽檢達到每年每千人4批次,每年投入檢驗經費3000余萬元,目前食品檢驗檢測數量和覆蓋面基本接近了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此外,各監管部門還進行快速檢驗100多萬批次,進行大面積篩查。
寧波的“大手筆”令一些研討班學員很是羨慕。有研討班學員在發言時,直陳當地監管部門,特別是基層監管部門“缺人、缺錢、缺設備”。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有關領導在講課中說,目前全國72個地級區域、1305個縣級區域未設立食品生產監管機構,全國專職食品安全監管人員5982人,與其監管的食品生產者的數量相比,平均每人監管51個生產者。
他以乳制品為例說,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僅風險監測就需經費10億元,落實生鮮乳、原料乳粉批次15%抽檢需經費6億元,落實出廠產品每周抽檢需經費93億元。2010年,質檢總局拖欠檢驗機構經費1.2億元,地方質監部門檢驗經費缺口20億元以上。
前述農業部有關領導以檢測鹽酸克倫特羅(瘦肉精)為例說,一次快速檢測一頭生豬尿樣需15~20元,儀器確證檢測一份樣本需500~1000元,基層要開展從養殖到收購、販運和屠宰各環節檢測,現有經費明顯不足。
他分析說,長期以來,農業的產業體系、技術體系和保障體系基本是圍繞增產而建立的,質量安全工作相對滯后。即以科學研究來看,我國對增產技術的研究比較領先,對質量安全的技術研究較少?!巴ㄋ椎卣f,高效、低毒的農藥沒發明出來,即便發明出來了價格也很貴,政府又沒有相應補貼,農民怎么用得上?”
另從思想認識看,一方面,部分生產經營者質量安全自律意識不強;另一方面,部分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科學認知水平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