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國經營報》披露,在廣東部分超市中發現了過期產品生產日期被更新繼續出售的現象,曝光了深圳市集味佳食品有限公司私改食品“生日”的行為。記者了解到,類似私改生產日期“扮嫩”的情況曾在多地發生,噴墨日期因為容易被清除而存在明顯漏洞,而超市不夠嚴謹的驗收操作也給了這類過期食品可乘之機。
換裝后新壺盛老酒
據報道,在集味佳食品有限公司深圳的倉庫。一堆面食部分外包裝已被拆除,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地把沒有碎的面餅分揀出來,重新裝入一個新的包裝袋。也許是覺得色澤有異,一個工作人員將一塊面餅拿到鼻子前聞了聞,猶疑了一霎,他還是將這塊面餅放入了新包裝袋內。
記者在倉庫內發現了此批面餅的舊包裝袋,上面印刷的生產日期是2009年10月,其保質期是18個月。按此計算,產品應該到2011年4月過期。而重新打包封口后的食品,生產日期都被統一更改為2011年4月25日。
報道披露,這些更改過生產日期的過期食品堂而皇之地進入了家樂福、沃爾瑪、百佳、天虹、新一佳等大型超市。
廠家與經銷商合謀
“這種情況在國內并不罕見,也并非僅僅集味佳一個品牌出現這樣的情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長期為食品企業做物流配送的人士向記者介紹。“業內經常會出現配送一箱貨物,另外再附帶額外包裝標簽的情況。”曾為四川一些醬料企業作配送的企業職工透露,當產品運達廣東經銷商處時,不少產品已經包裝破損,經銷商就用企業額外附送的包裝物料重新打包。“如果貨物銷售不佳,過了銷售期,廠家又不愿意接受退貨時,經銷商會要求廠家再寄送外包裝。”該人士表示,這其中經常出現重新打印生產日期的事情。
“通常廠家都會裝作不知情,但有些廠家干脆直接參與。”張松表示。如一款醬油,生產日期在瓶套子上很難改,每次有需要,廠家都會送一些已經打好日期的瓶套子過來。這種廠家協助經銷商改日期的,貼好后根本無法分辨。
據集味佳已離職的員工張松介紹,集味佳每天有兩輛2噸左右的貨車出貨,每次送貨出去都有退貨收回來。尤其是送新一佳總部,每次兩大車過去,至少有半車退貨回來。
超市疏忽顧客遭殃
據了解,對于產品特別是食品進入終端銷售的時間,大部分超市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一些大型超市對產品進貨時間要求更是嚴苛,如果生產日期超過保質期的三分之一,超市就會拒收此類產品。
“比如一件產品的生產日期是2010年1月,保質期是12個月,那么生產日期加上1/3的保質期——即到5月以后,這些產品就將被超市拒收。”一位超市負責人對記者解釋,“超市有這樣的規定,是出于自我保護,因為超市上架、下架也需要時間和成本,如果商品上架時間比生產日期遲太久,難賣不說,未售完的商品還得頻繁地換新貨上架,賣出去了又得承擔變質的風險,超市不愿找這樣的麻煩。”
但是,對時間非常敏感的超市在驗收商品時卻又對噴墨數字顯得相當“遲鈍”。記者向相關超市詢問情況,超市均表示對此事確實不知情,絕不會讓此類食品進入超市。不過一位超市管理人員也坦承:“包裝袋上的生產日期是廠家打的,是否更改與超市沒有關系,無法一一查驗。”超市一旦“疏忽了”,進店的顧客勢必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