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廢塑料舊光盤制成“黑餐盒”,讓你吃進鉛吃進鎘吃進熒光劑
5月底的一天中午,黃埔區南安附近的小餐館和往常一樣,坐滿了等著吃盒飯的工人,一個個一次性塑料餐具里瞬間裝滿飯菜,工人拎起餐盒就走……從來沒有人想過看看餐盒底部的編碼:SA-08、GF-08……這些編碼就是生產廠家的標識。不同代碼代表不同企業,而這些企業生產用的塑料,則大有玄機。
一個月以來,按照線人舉報,本報記者先后前往東莞、惠州等地調查一次性發泡餐具的“產業鏈”,發現使用廢塑料生產餐盒的舉報屬實,有些企業還涉嫌在生產餐盒過程中使用熒光增白劑。這些“黑餐盒”每天經過大卡車不停運往珠三角各地,其中東莞一家企業的產品流入到黃埔等地工業區附近的餐館。
一次性塑料餐具
多數含有廢塑料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告訴記者,我國年約消費150億只一次性塑料餐具,其中廣東能叫得出名字的企業有約40家,約生產70~80億只。其中僅3成全部用新料生產,市面上相當一部分一次性塑料餐具含有廢塑料。
本報記者暗訪發現東莞等地不良廠家用廢塑料生產一次性塑料餐盒
東莞
原料中廢塑料占九成
4月底,本報接到報料,報料人向記者提供了大量視頻和圖片,稱廣東依然存在著幾十家一次性發泡餐盒廠家,其中6家廠家性質惡劣,用廢塑料生產發泡餐盒,有的甚至用熒光增白劑。記者對這些廠家進行了暗訪。
近日,記者跟報料人來到位于東莞萬江黃粘洲社區工業區內的萬盛塑料制品廠,只見廠門大開,正對大門的倉庫內,停著輛大卡車,一袋袋藍色塑料袋裝好的一次性塑料餐具正在裝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