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很閉塞,現在好了,村里裝上了遠程教育網絡,遙控器一點,就知天下事,為我們解決了不少種養問題!”在廣西欽州市欽北區大寺鎮那覓村,村民李吉有樂呵呵地說,城鄉風貌改造讓咱農村群眾過上了幸福生活。
2009年以來,廣西深入開展城鄉風貌改造,以特色名鎮名村建設為重點,通過村屯環境綜合整治、房屋外立面改造、村鎮規劃集中行動、農村污水垃圾處理試點等措施,著力解決農村人居環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幸福,正隨著城鄉風貌改造一項項惠民措施的落實,在廣西農村中變得實在而生動。
建設名鎮名村 讓農民在家門口賺錢
特色名鎮名村建設是廣西城鄉風貌改造的一項重要內容,其“特色”主要在產業,根本落腳點是強村鎮、促民富。
玉林市福綿鎮便是其中的受益者,這個廣西最大的服裝生產基地,其發展目標是成為廣西特色工貿強鎮。近年來,福綿鎮大力發展服裝工業,目前,該鎮的服裝加工廠已發展到1100多家,服裝水洗廠有20家,吸納從業人員7萬多人。
福綿鎮福東村的小吳,常年在廣東打工,近日回家探親時,再也不愿外出打工。他說,“到鎮里服裝廠做工,每月能拿1000多元,咱農民在家門口也能像城里人一樣上班領工資!”
如果說,福綿鎮的農民在現代工業文明中實現了致富之夢,那么,賀州富川瑤族自治縣秀水村的農民,則在古老醇厚的文化韻味和靈動的田園風光中,享受著愜意的幸福生活。
在秀水村,當地村民驕傲地告訴記者,這是一個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古村,過去,由于很多古建筑和人文遺存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挖掘和包裝,村里雖有好的資源,卻沒見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
為打響文化這張牌子,當地政府和群眾專門成立了城鄉風貌改造工作理事會,加強文化保護規劃,充分挖掘和保護歷史文化與人文資源,同時按照當地瑤族建筑風格進行立面改造、綠化美化。如今,宜居、宜游的特色文化名村已初見雛形,引來一撥又一撥的游客。
據了解,廣西將用3至5年的時間,加快名鎮名村特色產業發展,力爭實現年財政收入比2010年翻番,教育、文化、衛生等設施完善,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超全區平均指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