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被成功解救到救護中心的7只黑熊都是母熊,從最初的小熊長成現在重達一兩百斤的大熊,可說是救護中心體型最龐大的野生動物之一。為了照顧好這些“重量級”動物,救護中心精心為它們制定了每天的食譜。黑熊是雜食動物,既吃肉也吃蔬果類。
在救護房里,每個門口都豎著一支溫度器,氣溫顯示室內溫度28℃,“黑熊喜冷怕熱,每天都得給它們‘沖涼’。早上除了要給它們準備早餐和晚餐,還得沖洗欄廁。”小陸笑著告訴記者。對于“沖涼”,這些大家伙們都非常“享受”,迎著水流,時而舔著大舌頭漱口喝水,時而用大熊掌蘸著水珠玩耍,時而又轉過身軀盡情享受沖涼的愉悅,憨態十足。
小陸在救護中心工作已經8年,在與這些野生動物朝夕相處的日子里,也與動物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晚上睡覺前,不打電話問問值班人員動物的情況,還真有點睡不安穩。”小陸笑呵呵地說。
收治動物痊愈后選擇性放生
據介紹,最近這兩年,救護中心已經收治了近8000多只不同種類的野生動物。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巨蜥、蟒蛇等,也有廣西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獼猴、貉等。這些動物大部分是市民發現后送來的,也有不少是執法部門繳獲送來的。
救護中心收治對象主要是“三有”保護動物:即有保護意義、有經濟價值、有研究價值。收治的動物痊愈后,救護中心會根據救護的野生動物種類、數量、救護地點等情況,能放生的動物,帶到安全合理的區域放生,不適合放生的留在救護中心,如因為骨折、失明等“硬傷”不再具備野外生存能力的動物,完成救治后將在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長期居住“頤養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