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面積不大的茶園,三面被山圍繞,另一面像是打開了一個缺口,旁邊是用水泥硬化的道路。道路和茶園的地勢落差有一米左右。滿眼的蔥綠,采茶人站在茶樹從中,為綠色世界增添了其他色彩。采茶的都是中年男女,腰部以下被茶樹掩映著。他們手指靈活地采摘著嫩黃新綠的茶葉,隨后放進身旁的竹簍,嫻熟而又迅速。采茶是手頭活,做得越久越熟練,采得也更多。一般的人一天能采八九斤,采摘能手一天就有十多斤了。靈山產春茶,春天的茶園里忙碌著采茶人。
靈山縣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光照、溫度、濕度適宜茶葉的種植與生產,茶葉種植有500多年的歷史。近年來,靈山縣把茶葉生產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產業,欲打造成特色優勢產業。現在,全縣以無公害標準生產為重點,加大推優推技力度,名優茶占全縣茶葉種植面積的70%,名優茶產量占8O%,盛產期茶園每年每畝茶青產值5000—6000元;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認證面積5.57萬畝),認證面積占全縣茶葉面積87.30%。全縣120多家茶廠全部實現名優茶加工機械化,茶葉加工品種以綠茶為主,占加工總量的95%以上。
3月14日舉行的靈山茶王大賽中,專家對具有QS認證的10家制茶企業提供的綠茶、紅茶進行評鑒,對靈山茶葉提出了一些建議。綠茶的湯色要清亮,在加工時,注意茶葉造型的特色,把握好火候;紅茶的湯色不能過深,加工發酵要到位,避免湯色發暗,出酸味。
來自福建、杭州、安徽等產茶省市研究人員介紹了當地的成功經驗。福建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茶學系的孫威江介紹了福建的成功做法。政府重視,出臺相關條例,為茶產業搭建平臺,給予政策、資金支持;注重產學研相結合;重視營銷,福建安溪130萬人中有30萬人在外推銷鐵觀音;營造愛茶的氛圍,人們見面都是在談茶、品茶。靈山縣副縣長孫慶磊聽了頻點頭表示贊同。
2012年,靈山縣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實施“特色農業提升工程”的意見》,把茶葉產業列入“特色農業提升工程”十大特色優勢產業之一,重點培育提升和做大做強。目前,全縣茶葉種植面積為6.38萬畝,茶葉產量為6810噸,產值達2.15億元。
靈山縣委書記廖應燦表示,要以舉辦春茶節為新的起點,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打造綠色品牌為核心,以龍頭企業為依托,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打造精品茶園,注重精深加工,創建茶葉名牌,不斷提高茶葉生產的安全水平和科技含量,增強靈山茶葉發展的市場競爭力,增加品牌茶葉市場占有份額,努力提高茶葉經濟效益。(記者 黃燕)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