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推進,高中階段教育取得新進展
2014年,中央下撥和自治區本級財政共計籌措6億元,支持各地新建普通高中12所、改擴建普通高中80所,新增普通高中學位3.6萬個;自治區示范性普通高中達到139所,實現了縣份全覆蓋。
高中教育“硬件”的拓展,也需要“軟件”的改革。為此,我區把著力點放在了高中教學內容上。
從去年秋季學期起,除語文、數學、政治等“老牌”科目外,高中課改在課程上新增了各種選修課,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求任意選擇。每個學生還必須參加綜合實踐活動,包括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社會實踐每年必須參加1周,社區服務不少于10個工作日,并納入學分考核。
為把新教改的核心滲透到教師的教學理念中、帶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區對4萬名普通高中教師進行了全員培訓。
兩手抓兩手硬,普高職高齊頭并進,才是硬道理。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中,我區以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綜合改革為主要突破口。
2014-2017年,自治區每年將安排不低于2億元的獎補經費,補助各地推進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綜合改革,逐步將縣級中專學校建成當地集高中階段教育、教師進修培訓、民族文化傳承、就業和扶貧培訓、業余體校、電大教育為一體的教育綜合服務平臺。
與此同時,一系列舉措也先后出臺:
去年6月11日,我區重新修訂《廣西壯族自治區普通高中學籍管理實施辦法》,允許學生在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之間雙向轉學;
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投入中職學生學費補助資金3.43億元,實現中職免學費全覆蓋;
……
在多種政策的聯合發力下,2014年全區縣級中專招收全日制新生3.95萬人,比上年增長13個百分點。
激發活力,高等教育取得新發展“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的應用技術類型高校,是教育領域的一項重大改革。”自治區高校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秦斌說。
2014年10月,我區確定欽州學院、南寧學院、百色學院、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4所高校為整體轉型試點單位,確定1999年后其他新建本科高校的近40個專業為轉型發展試點專業。
同年12月7日,在寧波舉行的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上,教育部副部長魯昕肯定了廣西制定引導地方高校轉型發展實施方案所取得的成績。廣西試點高校轉型發展的經驗也獲得了與會專家的較高評價。
與此同時,高校的辦學自主權得以進一步落實和放寬:高校可以自主科學選拔學生、調整學科專業、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選聘使用和管理教職工、開展科學研究、管理使用經費和財產、開展與境外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等。
去年高考前,我區15所國家、自治區級示范骨干高職院校在對口中職招生時實行聯合測試、抱團招生,形成廣西高職院校單獨招生的聯盟。靈活多樣的政策,豐富了招生錄取制度改革,這也是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的具體體現。
此外,我區探索建立高校分類扶持新機制,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實現了零突破,高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經費總額占全區總數的90%以上;以“易班”行動計劃為抓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其經驗在全國推廣;實施中國-東盟留學生“雙萬人計劃”,來桂留學生突破萬人,成為招收東盟國家留學生最多的省區;舉辦廣西東盟教育展,建立東盟研究智庫,有力推動了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