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反腐“偵察兵”
——2014年自治區黨委巡視工作綜述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李 賢 通訊員 桂紀宣
鳳山縣挪用專項資金大搞“形象工程”問題被查處并通報,河池市原副市長、鳳山縣原縣委書記黃德意,鳳山縣國土局原局長王烈勤被開除黨籍和公職,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2014年以來,自治區黨委按照中央關于巡視工作的新部署,要求巡視機構善當反腐“偵察兵”,聚焦中心任務,突出“四個著力”,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提升巡視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取得了一定成效。
著力發現“老虎”“蒼蠅”
自治區黨委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強調,巡視工作要著力發現問題,提高問題線索質量。2014年,通過常規巡視、專項巡視和專門巡視,巡視組對5個市及其所轄41個縣(市、區),以及區直8個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開展巡視,發現“四個著力”面上問題496個,發現反映領導干部的問題線索382件,轉立案48件,問題線索和立案數分別比去年增長4.3倍、15倍,巡視“利劍”作用進一步彰顯。
改進方式方法,確保巡視發現的問題線索更準、質量更高。充分準備,帶著情況去巡視。巡視前主動向紀檢監察機關以及組織、信訪、審計等部門了解巡視對象的有關情況。通過紀檢監察機關了解巡視對象廉潔從政情況和群眾舉報反映的問題,對自治區紀委信訪室掌握的有關巡視對象的所有未形成案件的信訪件,都全面地、原汁原味地閱看;通過組織部門了解巡視對象選人用人方面的情況;通過信訪部門了解巡視對象在工程招投標、項目建設、國有資產交易等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通過審計部門了解審計反映出來的問題線索;還通過搜集網絡輿情、查閱有關資料等,了解掌握巡視對象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帶著問題去巡視。注重“查”“看”,找準抓手。緊緊圍繞“四個著力”,根據被巡視地區、單位特點,細化巡視必查內容,并逐項對照檢查。及時將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和執行組織紀律等方面的情況,作為巡視的重要內容,從中發現問題線索。
找準切入點,選準“主攻方向”。注重向剛離開領導崗位的領導干部、重點領域和部門的干部、長期在一個崗位的人員、實名舉報人員了解情況,從紀律審查對象和在押人員那里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加大巡視核查力度,對巡視前了解到的問題反映和巡視中通過受理信訪、個別談話、查閱資料等途徑了解到的問題反映,有針對性地抽查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查閱資料、多方約談,深入了解、綜合比較、多方印證、去偽存真。其中,在抽查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中發現了個別干部存在虛報、瞞報、少報、利用親友名義匿報等較為突出的問題,發現問題的數量和質量進一步提高,為下一步的深入調查打下了基礎。
注重整合資源,借力突破問題。巡視組通常與紀檢監察機關及有關職能部門等各方力量聯合作戰,做到一起篩選線索、一起分析案情、一起調查取證、一起突破重要問題線索。
開辟問題線索快速辦理通道自治區黨委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堅持每個月聽取一次巡視情況匯報,要求各巡視組在巡視期間如發現重大情況和重要違紀違法線索,要第一時間向領導小組報告。
自治區黨委常委、紀委書記、黨委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鄧衛平密切關注問題線索的發現和運用情況,親自抓、直接管,先后17次聽取巡視組關于發現問題線索情況的匯報,就增強問題線索的可查性和成案率、切實發揮巡視震懾作用作出指示、批示;對具體的重要問題線索,要求自治區紀委分管領導和相關案件檢查室及時介入,為快速辦理問題線索開辟“綠色通道”。如巡視組在巡視百色市和河池市期間,發現確鑿的問題線索后,立即寫出巡視問題線索報告,報巡視工作領導小組領導簽批后,移交自治區紀委案件檢查室,使問題線索迅速形成案件。
建立健全制度
為規范問題線索分類處理、報告、反饋、移交等環節的工作,自治區黨委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關于規范巡視發現問題線索分類處理的意見》《關于做好巡視報告起草工作的意見》《關于規范和改進巡視反饋工作的意見》《關于做好巡視整改情況公開工作的意見》等四項制度。
規定對所有的問題線索,都要及時梳理,建立臺賬,由專人管理,按建議了解關注類、建議參考類、建議組織處理類等標準進行分類,向領導小組匯報和向有關單位移交。要求巡視報告客觀準確、內容翔實、言簡意賅,重點反映存在的問題和發現的問題線索。
規范和改進巡視反饋工作,明確反饋時間、對象、范圍、方式和參加人員等要求。規范向被巡視單位黨組織主要負責人、領導班子反饋的內容及程序。向主要負責人的反饋,反饋前請其簽收巡視組對班子的反饋意見,除涉及其本人的問題外,其他問題都要向其反饋,督促其抓早抓小,切實整改;向領導班子的反饋,要嚴肅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明確具體的整改要求;明確巡視整改情況公開的方式、內容、時限,以強化黨內監督和社會監督,督促整改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