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孤兒跑戶口、大半夜去勸架……為辦鄉親“小事”——
“赤腳警察”兩年走壞五六雙鞋
韋騰杰(左)和派出所民警一起回訪郭曉瑜姐弟一家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黃占玲 通訊員 潘劍 文/圖
核心提示
在東蘭縣一帶,記者曾經聽到過一件怪事,一個在村民中間口耳相傳的基層派出所民警,被人親切地稱呼“赤腳警察”。“我們每家每戶都有韋警官的電話,有事找韋警官就對了!”當地一名村民說。當地人似乎都相信,就沒有這位韋警官辦不了的事。
當記者打算向當地人深入了解韋警官都辦了什么驚天動地的大案,做了什么救死扶傷的好事時,一名村民笑笑:“怎么可能,他做的其實都是居委會大媽的活兒……”這位韋警官就是如何憑著辦好一件接一件的小事,獲得“赤腳警察”這一亮眼的名號呢?記者近日走進東蘭縣切學鄉,一探究竟。
代辦戶口 解決祖孫的 10年心病
替尋死夫妻謀劃創業出路,號召周圍人為貧困孩子捐衣捐物……“我們每家每戶都有韋警官的電話,有事找韋警官就對了!”當地一名村民說。村民口里的韋警官名叫韋騰杰,是東蘭縣切學鄉的一個普通民警。
“我很喜歡和村民相處的感覺,如果可以我愿意一直扎根在這里。”韋騰杰說。曾經有過升遷機會的他,覺得自己才30多歲還年輕,想多留在鄉里為基層群眾服務。
2012年,主動請調到鄉下的韋騰杰開始走訪山上的各戶居民,擔任切學鄉派出所所長的他給自己訂下一個目標,要讓所有村屯居民都拿到他的電話。“不管是住在深山還是哪個村屯,只要打我電話我都會趕到。”這是他給當地人發名片時說的話。
有一次,韋騰杰去尚未通車的拉屯走訪,他剛走進村子,就遇到一位年邁老人攔住他的去路,問他是不是“赤腳”警察。得到韋騰杰的肯定答案后,老人突然抱住他死死不放,說一定要他幫忙解決孫子的戶口問題。他了解得知,老人家里于2008年經歷了一場變故,兒子因病死亡,兒媳扔下這個家不知所蹤,留下9歲的孫女曉瑜和8歲孫子金明。當初,兒子和兒媳在一起時并未領取結婚證,因此兩個孩子的出生手續不完全,沒能上戶口,這對兩個適齡上學的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老人自己不識字,加上不知道兒媳的名字和家庭地址,無法給孫子孫女解決戶口問題。韋騰杰隨后按照戶籍管理程序,為曉瑜姐弟收集資料,走訪相關單位,花了3個多月時間終于將2人的戶口辦了下來。
領取到嶄新的戶口本和公證書的那天,老人帶著孫女孫子一起來到派出所,當面感謝韋騰杰幫忙了結一家人10年來的心病。而今,韋騰杰仍舊和老人一家保持聯系,不時還帶些大米、油鹽上門探望老人。
勸回夫妻 為兩人創業 出謀劃策“韋警官,你快來,我老婆喝農藥自殺了!”2013年,正在派出所加班的韋騰杰接到拉勸屯村民韋元用的電話,聲稱他老婆喝下了半瓶農藥,求助警方能幫他將妻子送去醫院。韋騰杰立刻和其他民警一起趕往韋元用家中,把他妻子送往醫院急救。因救治及時,韋元用的妻子很快脫離了危險。
事后,韋騰杰對韋元用一家進行了回訪。原來,為了補貼家用,韋元用常年在外打工,和妻子缺乏溝通,今年回到家中,兩人因到底是外出打工還是在家養殖一事發生了爭執。爭吵中,妻子覺得韋元用一點也不關心她,一氣之下拿起家里的農藥當面喝下。“夫妻之間難免會吵架,你作為男人應該讓讓老婆。”了解到情況后,韋騰杰開始耐心開解。了解到2人一直在為做什么活計而爭執,韋騰杰便幫兩人出主意,建議韋元用和妻子從方便照顧老人和小孩的角度出發,發展特色農業,在家擴大種植桑樹養蠶規模。韋騰杰還結合韋某家的土地多屬于石山的實際,建議他們多種核桃,增加經濟收入。夫婦聽從這一建議,齊心勞作,一年增收了5000多元。
為娃捐衣 他說要一直扎根鄉里
“這些孩子太可憐了,作為民警應該要更多地幫助他們才對。”韋騰杰說。去年年底,整個東蘭縣的天氣都比較寒冷,韋騰杰在民警QQ群里了解到,不少鄉里的孩子經常穿著單薄的外套和涼鞋上學。他馬上積極發動周圍的朋友,拿出家中的厚衣、鞋子等給孩子們捐去。“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大家都是有物捐物、有錢捐錢,希望能盡力幫助到更多的孩子。”韋騰杰說。
他的辛苦村民們都看在眼里。去年,某村民的摩托車被偷了,韋騰杰便挨家挨戶去問線索,靠著地毯式的搜索,用了2天時間便替村民找回了摩托車。而今,韋騰杰仍舊奔走于各個村屯之間,像是半夜四五點鐘去勸阻吵架村民、幫助老人找失蹤的牲畜等等,這些“小事”他每天都在重復地做著。“雖然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我會用心為大家辦好每件事。”韋騰杰說,如果可以,他愿意一直扎根在鄉里。
由于經常走訪各個村屯,部分山路只能靠步行,韋騰杰兩年時間已經走壞了五六雙鞋。雖然做的都是居委會大媽愛管的事,他卻被當地村民戲稱作最可愛的“赤腳警察”。